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给学生布置主题为“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寒假作业,内容之一是给父母磕一个头。校方称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只有极少数接受调查的学生表示会为父母磕头。(详见昨日本报A13版)
编辑:这是一道注定引起争议的“作业题”,请大家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答。
| |
冬雪草(网友):如今只能从古装电视剧里看到子女给父母磕头的场面,那是古时的礼仪,与其说是一种对父母感恩、尊敬的表现形式,倒不如说是那个时代三纲五常的一个标志。大学布置主题为“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寒假作业,这自然很好,只是用给父母磕头的形式来感恩父母太“过时”了,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形式多种多样,磕头只是一种“低级”形式。
周稀银(市民):给父母磕个头就“低级”了吗?是个人就当知感恩,而感恩不妨从爱自己父母开始。一个人连父母之恩都不知道回报,我们还能指望他去认真地回报社会?三跪九拜当然大可不必,但给自己的生身父母磕一个头并不丢人。
张云高(大学生):是啊,我是一名大学生,我真的不明白给父母磕头怎么就让那么多同学不能接受。儿女一天天长大,而父母一天天老去。过年了,面对日日牵挂你的父母,双膝跪地,这是我们中国表示感恩的最高礼仪,这一跪,让父母为儿女操劳的心灵得到慰藉。中国人,跪天跪地跪父母,儿女跪父母不丢人,于儿女无损,让父母欢乐,儿女怎么就不能接受?
王军荣(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反对学校要求学生给父母磕头,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以为,给父母磕头尽孝,应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只有在特定的事情发生之后,在心灵受到极大的冲击之后的磕头尽孝才具震撼力。而硬性规定的给父母磕头尽孝,不仅会流于形式,更会使学生觉得可笑而对此不予理会。
李美(教师):孝顺父母是中华美德,磕头感恩更是由来已久的表孝方式。只是随着现代生活的多元化和追求简洁化,这种传统的表孝方式渐渐被遗弃。我认为,磕头表孝的方式是个人行为,由学校强制感恩的方法多有不妥。一切道德意识的强加,都会引起更深层次的道德逆反。
张少华(教师):我个人认为学校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学生会否在寒假期间如实完成校方布置的“作业”,除了当事学生及其亲属们心知肚明外,恐怕局外人和校方都不可能确切获悉。而事实上,校方绝不可能对此进行一一求证与核实。道理很简单,校方布置“磕头作业”的真实意图,其实不在于要学生真向父母行磕头礼,而在于借助“磕头作业”时刻提醒度假学生:回乡后理应抱着心存感念亲恩之心而与家人进行互谅互敬式的“亲情零距离”。由此可见,磕头之用意不在“磕”,而更有其他丰富含义。
编辑: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