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下的他
“只要能惠及百姓,就是好事!”
最初,与“开博谈农”乡镇书记的沟通始于网上。
等候几日,第二次发出邀请时,对方又称“已不在镇上,抽调到市里。”不知是有意回避还是工作太忙。虽有沮丧,却借助博客中透露的准确信息,辗转确定了“渭北农人”的真实身份———37岁的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党委书记阮光民。
采访的地点,选在一个茶楼。眼前的这个西北汉子,除了深色毛衣和夹克棉外套外,他还给自己系上了一条色调明亮的格子羊毛围巾。较为绅士的打扮,俨然不像一个乡镇干部,有些出乎意料。
靠窗的位置,原本是金属支架的软沙发,可阮光民将邻座一张稍硬却韧性不错的藤椅拉过来。坐定之后,虽然服务生在旁再三重申:店里有规定,椅子不可以随意更换,起初他低声说了两遍不换,最后脸一沉,硬是没动,服务生只好怏怏退去。
谈话没有任何过渡,直奔主题,阮书记倒也是性情中人,快人快语。
■“博客是随意的平台,与随便不同”
记者:怎么想到了用博客?
阮光民:我爱思考,爱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批判地去看,从中找出弊端与不足,并尽可能地琢磨解决办法。博客是个比较随意的平台,让我表达,与随便不同。
记者:选用美女照也是随意?
阮光民:(呵呵一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记者:喜欢写日记?
阮光民:是,我把它当成是种积累。在没接触电脑网络之前,我坚持10多年写工作日记。2005年“触网”后,转用电脑网络,工作在继续,思考也在继续。
记者:将私密的日记公开化?
阮光民:用博客的形式表达出来,是想借助这个平台,让它成为展示基层工作的一个窗口,发出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将农村最为直观地表现出来。
记者:2007年你写得少了。
阮光民:的确。因被抽调到市上挂职锻炼,上网的条件没那么方便。早先都是下班后,一人在办公室里,静静地想,静静地写。所以,博客上的文字多属“夜间产品”。
博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足以说明博客不是博自己的私情闲意,以前并不会想太多,真把它作为自己后院的一块自留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但现在不是,博客并不完全属于自己,首先不能坏规矩。
■“呈现原本的乡镇,让更多人支持关注农村、农民”
记者:你周边的人知道你有博客吗?
阮光民:很少。我没想过要四处宣扬我有博客。同僚中可能有几个知道,但受条件限制,不常看。倒是因博客结识了不少好朋友。
记者:博客上写你半夜因内急,遭遇公厕锁门,只好以不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怕这样丢政府干部的脸吗?
阮光民:是个官,首先他是个人,这是最真实的生活。
记者:你对自己的博客如何评价?
阮光民:还可以吧!主要是想表达一下从基层发出来的最真实的声音。今年年初,我的博客还被所在的网站推荐,参加由人民网发起的“2006全国十大社会责任博客”的初评选。落选了,意料之中。
我只想把我每天的工作简单地记录下来,让大家看看现在的乡镇政府在干什么?我只想力所能及地把一个原原本本、真实的乡镇呈现给大家,使大家了解乡镇、了解农村,从而更加支持和关注农村、农民!
[上一页][1][2][3][下一页] |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