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微观多重着力
新的一年是我国进一步全面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的关键一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国家应急管理工作在宏观领域将有六个重点: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精心编制和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做好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各项工作,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攻关和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这种背景下,在微观领域出台和落实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对症下药,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我国实际与国际经验,顾林生认为,首先一点,就是重视预防和规划工作,做好应急管理的关口前移工作。在编制和落实好公共安全总体规划和应急管理建设规划的同时,把公共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纳入到各项规划中去。同时,加强落后地区及农村的应急管理和编制预案工作,缩小应急管理水平的区域差距。
其次,提高全民公共安全意识。调查显示,我国近三分之一的居民、近一半的学生缺乏自救逃生知识。而目前中国国民安全教育尚未形成健全体系,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中加入安全内容,举办各种提高防灾意识的活动,已成当务之急。
其三,促进国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应急融资和筹资机制,政府与商业保险主体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双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商业保险、再保险进入公共风险保障领域,开发新险种,扩大承保范围。同时积极吸收来自国内外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的赞助和捐助,完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的投资与管理机制,培育和发展社会共同参与的危机管理财力保障机制。允许设立全国公务员、全国大学生、全国中小学等行业和工会的互助互救公益型保险。
最后,提倡建立事先合作协定制度。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事后动员型的应急管理和社会动员方式,提倡事先契约型的合作协定制度。例如,企业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有关公共安全和应急避难疏散的合作、政府与大型超市、各生产商之间的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的合作等。
顾林生同时强调,随着我国在国外的投资和资产的增加,保护国家利益和国民在国外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要。中国在重视国内应急处置和救援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保护国民在国外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也应该根据国际形势,在联合国防灾减灾和应急救助的框架下,参与国际应急救援工作,担负起我国的大国责任。□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