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间高校学生处负责人指出,拖欠大学生勤工助学“工钱”是绝对不应该的。 |
广东一些高校出现赖学生账怪事 老师支招教学生大胆“讨薪”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薛冰 实习生 梁健敏 通讯员 冯天委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萧嘉宁
高校与学生之间,学生欠学校的钱似乎司空见惯。但近日,记者却发现一桩怪事:堂堂高校竟然也赖起了学生的钱:在一些高校中竟然存在着学校“赖学生账”的怪事——“学校搞活动要学生垫钱;领导不在校助学贷款等得花都谢了;勤工助学做完了竟然无处讨薪”。
面对种种情况,大学生们却不敢声张。
| |
等助学贷款,等了一年半
最近,番禺区南村镇的某高校二级学院的小李致电记者,等了一年半的助学贷款终于发放了。
小李是该校05级的学生,从2005年9月27日军训时就开始申请助学贷款,学校已确定包括她在内的46人可以成功申请助学贷款,获得每年6000块钱的款项。等了半年,到2006年3月份,小李终于迎来该校签订合同的那一天。
按照规定,这笔款项会在自签订合同20日后拿到,可是20天过去了,小李仍未拿到钱。她是单亲家庭,爸爸打工每个月收入780块,后母当钟点工收入又不稳定,这样一家月均不到1000元,却有爸爸、她、后母和后母的儿子4张嘴吃饭,小李不忍向父母伸手拿钱,只得在外当报纸促销员,“每天底薪20元,每卖一份只有0.15元的提成。好的时候一个月有200元,碰上报纸不促销便颗粒无收了。”
2006年10月,学校终于有点行动,让46名学生到学生处确认签名,但仍然没拿到钱。小李坐不住了,便向学校有关部门咨询。据她了解到,总校的财务处已经下发款项到各个学院,唯独他们学院没有。“学院为什么扣着钱?钱到底哪去了?”怀着这个疑问,她又先后向学生处、校办公室以及省教育厅信访处咨询,有关人员表示会督促学校解决,可是仍然无济于事,小李又进入苦等期。
记者拨通该校学生处陈老师的电话,她解释道:账一早就做好了,也让学生签了,可是学院院长不在学校,没办法签字审批,就拖了几个月。在记者致电老师后的第二天,小李对本报记者说“已经拿到助学贷款了”。当她得悉迟发放的原因后抱怨道:“院长出去就没法审批,他有没有顾及到我们贫困生的感受啊?”
据了解,这些现象并非个别,有些学校发放奖学金也经常拖到学期末,有学校把奖学金通过饭卡发放,再由学生自己到财务处兑换,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学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的审批制度烦琐,一项工作花很长时间才能审批下来,另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维护学校声誉或者担心招来一些麻烦,他们也就只能等。
勤工俭学补助,一直“等审批”
大三,很多同学都会出去找事做,以增加实践经验。不过,小王决定在学校办公室值班,负责资料的整理,以及报纸的编辑排版。当时老师说,学校会给一些补助。可是一个学期下来,小王辛辛苦苦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临近年末,想着能拿点补助过个好年,可是学校到现在还没有付钱给他。
记者问到,“你没有向老师提出吗?”王同学:“有啊,但是老师说还在审批。他说审批下来就会叫我去领取。”小王认为,这是学校办事效率低的问题。“可能在老师们看来,几百块钱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对我来说是一个大数目。”
其实王同学不是唯一一个“受害者”,据了解,其他一些作者应得的稿酬,学校到现在也没有给,很多同学对学校的做法都有很大意见。记者采访了该校财务处的有关负责人刘老师,他认为:学校为了规范化管理,一些工作的手续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班级要申请经费搞活动,要经过院系审核,再经过学校方面审批,然后再到财务处。有时候领导忙,一下子忙不过来,拖延一段时间是不可避免的。
承诺训练补贴,迟迟不能兑现
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小张是学校运动队的队员,2006年暑假留校训练,准备参加2006年8月份举行的广东省大运会。按学校当时的说法是:运动员按规定训练,学校每天给学生20元的补助,补助在下学期开学初发放。如果在大运会拿到名次的,还会有奖金,奖金是每拿到一分给200块钱。
小张本来有一份实习工作,后来为了大运会的训练,不管家人的反对,放弃了实习的机会。他花费了整个假期去训练,但是,让小张万万想不到的是,这年头连学校都“欠薪”,“至今学校还没有付一分钱给我。”小张说,自己不是体尖生也不是特招生,加入运动队本来是想为学校出一份力。但是想不到学校这么不守信用,一直拖欠费用,让自己很不爽。
当记者问道,“你有没有想过采用什么方法领取这些钱,比如说运用法律途径?”小张则表示:“这个不会,如果把事情闹大了,对学校声誉不是那么好,可能对自己也会造成一些麻烦,所以只能等,如果学校说不给,我们也没有办法,就这么几百块钱。”
对这个问题,王同学的另外几位队友深有同感:“对于这些钱,已经不抱有什么希望了,忘了一个学期都没有审批下来,还指望什么?”
为此,记者采访了当时负责学生训练的教练,教练说:“这些经费,不是我们不发,其实我们也在争取,但是学校什么时候批下来,我们还不知道。好几个学生问过什么时候发放训练费和奖金,我只能说学校还没有批下来。”
学校搞活动,我垫生活费
赤岗某高校的大三学生小李,最近为了钱可是一筹莫展,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给学校活动垫上的钱,到了年末还没有拿到。
担任学院体育部部长的小李策划各种活动,能力之强常让同学们赞口不绝。可如今说起搞活动他便撒手兼摇头:“不搞了不搞了,生活费都给垫上了,我还吃什么?”他告诉记者,当学生干部,别人以为很威风,可有时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知。“就像垫活动经费”,小李说,“我组织过几次学院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体育节。每一次活动,老师都是说,买什么,你先支付,拿到发票再一次付给你。”
搞活动,甭看很简单,可是买水、租用器材、请裁判等,差不多一千多块的费用,都是小李和自己的部员先掏钱垫付着的。后来他拿着发票去报销的时候,老师便说,先放在这,我们要审核,审核后还要交给领导看。李同学说,怎么审批他不太清楚,但是一项活动的经费就花了三个多月才报销下来。“有些部员经常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拿到钱,我也很为难。为了搞那些活动,我自己600元的生活费都贴了上去,在等审批的那段时间,我还得问同学借钱过日子。”他显得很郁闷。
小李告诉记者,跟老师要钱,颜面上过不去,而且担心让老师觉得自己功利,做一点事情就谈价钱。“还害怕有的老师心胸狭隘,下次有什么好事都不让我们参加了。”
小李的同学也说,一些学校遇到学生欠交学费、欠宿舍费的,就扣压毕业证书或者签下欠条,保证什么时候还。可学生向学校索要钱,好比唐僧取经,要经过重重关卡。
高校欠钱四大原因
高校的老师们对于学校欠学生钱的现象怎么看?学生应该如何避免上述现象?对此,记者采访了广州高校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专家。
老师们在听说记者反映的情况后,大多表现得十分吃惊:“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多数老师表示“高校赖学生钱”的现象在广州高校中还是鲜有见到的,出现这种现象,一定是高校个别老师的个别行为,是个别老师的品质道德不良问题,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不管事实如何,老师们无一例外地指出:“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不仅是对老师自身道德问题的直视,对学校而言,也是一个道德的检阅。”
中山大学学生处有关负责人则直言不诲讳地指出:“高校教师欠学生钱的现象肯定是不对的,这是没有诚信的表现,应该立刻制止。”
据老师们分析,之所以会出现“高校欠学生钱”的状况,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一、学校某个部门举行活动,通常都有预算,也有暂借款手续,大概是一些老师觉得写办借款手续太麻烦,就让学生先垫付之后予以报销,后来久而久之,竟忘记了。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完全有理由名正言顺地找老师报销。作为教师,没有理由去钻学生的空子。如果老师举办某个活动,是私下向学生筹钱进行,就需要向学生讲明,而不能采取蒙骗的手段。
二、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的债务关系之前就没有搞清楚,比如,老师找学生是做志愿者的,但学生却理解为是要付费的。
三、有些活动的经费是以补贴的形式给学生,但因为补贴的钱不多,老师最后将补贴的钱作为统一经费,请学生吃饭了,以此作为对学生劳动的肯定,但是学生却并不知情,以至出现了误会。
四、某个老师个人行为,在操作上存在问题,比如举行的某个活动没有通过学校的审批,后来经费拨不下来,也就没钱给学生了。
高校老师支五招追款
高校有关负责人一致认为,其实学生如果投诉到学校,对老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老师反而成了弱势群体。要知道,通常情况下因为活动而欠下的钱,并不是老师的钱,都是为学校在做工作,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如果这些钱是合理合法的,身为老师也是不敢节流的。
暨南大学学及华南理工大学等学生处有关负责人均指出, 高校拖欠大学生勤工助学“工钱”的问题,是绝对不应该的,高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本身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好意思拖欠学生的钱呢?
通常情况下,高校都设有勤工助学中心,老师们会将从事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名字,从事的工种,每天工作时间,该付多少钱等方面的信息一一输入电脑备案,一旦有哪个学生少发、漏发,一目了然。大学生不好意思向老师要钱,这是中国人特有的陋习,是爱面子的表现,事实上,有一些妙招也可以化解这种尴尬:
一、如果碰到老师让垫钱的情况,可以找一个中间人,自己借钱不好意思要,但如果是其他同学,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找老师追讨了。还有就是委婉地向老师说明——也许老师是一时忙,忘了也有可能啊。
二、发现欠钱情况,学生应该立刻向老师讨要,“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学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积极讨要欠款也是维护高校诚信的表现”。当然,如果是老师本人忘记了,学生提醒一下也是必要的。
三、要避免拖欠勤工助学费的现象,首先要增加透明度,勤工助学实行网上考核,网上监督,凡是从事勤工助学工作的学生,可以及时查询自己的劳务费有没有进账。学校应定期公布公开考核程序,实行公开透明的监督。这样少数人要钻空子都难了。
四、对于志愿者的活动,学生一定要了解活动程序和活动性质:如果是学校组织的合理合法的团体活动,老师都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有一定的活动经费,学生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讨要。如果是非正规的活动,发现被骗,则要向院系或学校领导反映。总知,学生碰到问题应该正面去解决、积极面对,而不是消极的埋怨。
五、如今高校申诉的渠道很多,可以写匿名信,可以上网发贴子,也可以直接打校长热线。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