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惋惜保护建筑失火
昨天,早报记者将新天安堂失火的消息告知常青教授时,常青表示很吃惊,“你是第一个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人。”早报记者简单描述了火灾及老教堂的受损情况后,常青立即关切地问,“它的外墙有没有被毁掉?”
据常青介绍,新天安堂属于上海最早的一批教堂。
| |
由于没有实地看到教堂经历大火后的模样,常青表示,很难估计火灾对教堂造成的损失,但是或多或少肯定会给它的修复工作产生影响。“我最近会抽时间去那边看看。”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新天安堂,教堂周边建筑大多建于1920年前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闻链接
新天安堂与外滩源
19世纪70年代,英国在黄浦江、苏州河的交汇处建设领事馆,1886年,原本位于山东路上的新天安堂,被迁移到紧挨英领事馆的一侧。这些建筑带动了周边开发,此后向西圆明园路、向南虎丘路一带,发展成一个历史建筑群及历史环境,便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外滩源”。
在“外滩源”中,共有14幢上海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和1座教堂旧址,新天安堂外墙由红砖砌筑,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1949年后,改为工厂办公楼,内部分三层。
老教堂的复原工作
由常青教授带领的工作小组,在设计新天安堂的复原方案时,特地请来了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著名建筑学教授罗小未担任此项目的顾问。
要确立修缮样图,需要更多参考资料。项目组走进博物馆、档案室,一遍又一遍地找寻相关图片、历史资料,勾勒出小教堂的本来面貌。小教堂已没有一张图纸流传下来,于是,在常青教授的带领下,小组进行了详细的建筑测绘,每一个图样和数据都是从实物测来,再精确地绘制到图纸上,以此作为修复设计的基础。半年时间,复原小组对新天安堂大到整体轮廓,小到墙上或门上每一个修饰点,终于摸得清清楚楚,复原计划从此有了扎实基础。(东方早报)
[上一页][1][2] |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