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海南新闻 > 南国都市报

第一别被“洋品牌”服装“忽悠”了

  人们的普遍心理是到医院看病喜欢挂专家的号,买东西喜欢逛大商场、买名牌产品。这种心理无可厚非,可是,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大店也有假冒伪劣,名牌产品也可能被假冒。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在于个别名牌本身确实有问题。

比如说,本报今日转载《市场报》的报道说,“洋品牌”服装原是中国造。市场上40%的洋品牌服装,只是在国外注册了一个洋商标而已。

  万元,这个数额接近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然而,一些售价万元的洋装,原来竟是甲醛超标、纤维含量不符的不合格产品。上海市工商部门日前公布的一份质检结果,让消费者大跌眼镜!香奈尔、迪奥、阿玛尼等国际顶级品牌赫然在列!

  世界名牌服装遭遇“质量门”事件,之后,媒体和工商部门非常温馨地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信任国际名牌。“不要盲目”这四个字意味深长。为什么“盲目”?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某些消费者一提洋品牌,就莫名其妙地生出崇拜心理。这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消费心理,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矮化了。以名牌服装为例,从见诸媒体的一些报道中可以看出,工商部门对“洋品牌”服装的监管,大多是查处“假洋牌”,对于“真洋牌”特别是国际名牌服装,则很少进行质量抽检,因而也很少发现和查处其质量问题。在国际名牌服装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这么多年来,最近才有上海市工商局首次予以曝光。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消费者被“洋品牌”服装“忽悠”很久了,说明“洋品牌”服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处于监管“真空”地带,也说明有关部门存在一种认识误区:总觉得国际名牌名气那么大,价钱那么贵,应该不会有质量问题吧?国际名牌就这样“被另眼相看”了,但有关部门忘记了一点,失去监管的产品难免滋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名牌也一样。监管上的“真空”实际上等于崇拜和放任,等于“超国民待遇”。崇拜和放任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家本身而言,也无助于维护其良性的竞争力,须知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不能仅仅依赖于商家的自觉自律,而要依赖于有效的质量监管体制。

  所以,有关部门监管之责不能有丝毫放松,对名牌产品也一样。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别被“洋品牌”服装“忽悠”了。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山东服..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