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应如何合纵连横
□本报记者 史 哲 郭 力
“美对台军售案”将是今年看点
2007年关键词:战略互信
2006年的一页缓缓翻过,中美迎来了自“9·11”以来,双边关系最持久平稳的一个时期。
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定位进一步深入。新任美国国务卿帮办柯庆生表示“鼓励中国成为利益相关方”,结束了人们关于他此前相关表述的怀疑。这表示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者在中国定位上基本达成共识。
近年来,中美首脑会晤、战略对话也已形成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中美之间大约有70多个对话机制在许多领域同时展开,而美国也慢慢开始整合国内各不同利益部门的对华态度。
2006年,中美在诸多重大问题上都有良好的合作,尤其是在朝鲜、伊朗两个核问题上,安理会连续通过了1695号、1696号决议,打消美国国内许多人对中国的疑虑。
对于中国而言,台湾问题得到了一定控制,或者说中美在该问题上找到了默契点,而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两国各方面的关系发展平稳。这表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互动,美国的对华政策越来越务实。中国崛起无法阻挡,基本上已成为美国决策者的共识。在战略上实行积极的对华接触政策,正是此共识的集中体现。
中美之间的问题大多是老问题,不过经贸领域的问题更为明显,最突出的是因所谓贸易不平衡引发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放、汇率等问题。2007年,中美在上述问题上的交锋仍将会激烈而频繁。不过,从现有中美关系的格局来看,单一问题无法颠覆中美关系的大势。
2007年,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战略互信”,其根源在于中美两国对彼此的长远战略意图并不清楚,所以美国对中国依然会采取“两面下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6年当美国媒体炒作中国潜艇追踪美国航母编队时,美国太平洋总部司令法伦亲自对此澄清;而2006年底,美国方面又不顾中方反对,罕见地鼓吹“对台售武”。这样的两面下注估计在今年仍会看到,这也是中美最有可能发生分歧的地方。
民主党控制美国国会后,在其传统议题,如人权、民主、劳工等,可能会激进一些,但此次国会是一个“短命”的国会,不会形成实质影响。
2007年,“美对台军售案”会成为一个关注点,不过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会持续下降,因为对美国而言,军事挺台与政治挺扁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比如,最近陈水扁过境美国,美国罕见地将之公开纳入“中国事务”,就是一个证明。
总体而言,由于美国政府在伊拉克处境艰难,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会有求于中国,因此2007年,中美关系中合作会压倒对抗。
[1][2][3][4][5][6][7][8][9][10][11][下一页] |
(责任编辑:rongz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