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跨出国门,走向省外,借用外脑,加快发展。去年以来,我市紧扣新农村建设实际,加大工作力度,组织村书记们到韩国、到山东、到华西培训,开阔了这些作为新农村建设具体组织者、直接实施者的“村官”们的眼界和思路,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 |
跨出国门:学习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新村运动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农协是如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这是我市村书记们在韩国全北大学的课堂里,向韩国农村经济专家张在宇教授请教的话题。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韩国新村运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组织发动民众、加大公共投入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韩国农村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去年11月1日到13日,我市42名村书记分两批来到新村运动的发源地——全罗北道学习考察。来自新村运动中央研究会、农协和全北大学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韩国新村运动、农村合作组织培育以及村庄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大家还实地考察了全州的素养文化村、情报化村等韩国村庄,走入农户家中,零距离感受韩国农村的巨大变迁。在考察玫瑰产业园、农协兴办的牧友村肉食加工基地时,大家就合作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对农业的支持等问题与当地人士展开座谈、交换意见。“赴韩培训,综合运用了课堂授课、实地考察、互动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在短短数日内使学员们接受了大容量的信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干就成!”六合区长山村的李道龙对这句新村运动的名言感触很深。“韩国可学的东西不少,最关键的是要学习人家穷则思变的信念,真抓实干的劲头。”这种想法,是村书记们共同的心声。“同在一个地球,同顶一片蓝天,韩国农民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溧水县乌飞塘村女书记傅春红的话,更显出了书记们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学新村运动经验,关键是要学习‘勤勉、自助、合作’的新村运动精神。”江宁区许呈村的刘春阳感慨良多。他对牧友村采取“农协+企业+农户”的方式引领农民调整结构、走向市场印象深刻,表示回村后,要和村里一班人认真消化韩国的经验,借鉴农协的做法,更好地把农户组织起来,加强对本村西甜瓜协会的培育,引导农民种好瓜、卖好价,壮大特色产业。建邺区江南村的颜秉陵、雨花台区农花村的邱兵等许多书记回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村两委成员谈体会、理思路,排出村里发展富民的项目、措施和进度。“组织在致富农民、服务群众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村干部赴境外培训,既体现了市委对大家以往工作的肯定,更是为了树立鲜明的导向,进一步激励农村党员干部更加积极地投身‘双带’,更加踊跃地争当‘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奇在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一席话,饱含了组织上对村书记们的殷切期望。
走向省外:学山东农村科技富民路子
山东农村近年来发展较快,涌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比如寿光的三元朱村、龙口的南山村。这两个村,普遍缺乏自然资源,三元朱村不依山、不傍水,有300亩埠子岭还“种啥都不长”;南山村则是“山是秃山,路是土路,房是传统的三间半,人是地道的庄稼汉”。然而,正是这两个村,分别靠科技兴农、工业兴农走上了富裕路。2005年,三元朱村人均年收入9700元,南山村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5000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乡之路,可以为鉴。去年深秋,参加山东培训的村书记们深入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与当地村干部们面对面地交流,走进南山村的工厂、敬老院、农民新村实地感受,体会着别人的经验,谋划着村里的发展。“真不容易啊,吃了这么多苦,全是为了让乡里乡亲过上好日子。”高淳县九龙村的罗坤银一边感慨着,一边向记者讲述着三元朱村支部书记王乐义的故事。原来,今年65岁的王乐义担任村支书近30年,拖着得了癌症的身子,从带领村民栽种果树开始,历经艰辛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建成了无土栽培无公害蔬菜基地,使全村乡亲依靠科技的力量过上了好日子。感慨之余,老罗给自己定下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加强与省农科院的合作,把食用菌大棚由300万平方尺扩大到400万平方尺,产量增加到500万公斤,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使乡亲们更富、集体经济更强。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抓“口袋富”,更要抓“脑袋富”。在南山村考察时,许多村书记用相机把设施齐全的文化中心、规划合理的农民新村、宽敞明亮的敬老院一一拍了下来,还购买了反映南山发展历程的光盘,说是回去让村里的党员都看看,开开眼界。浦口区侯冲村的陈家贵说,只要我们像先进典型那样,始终有一种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的劲头,两手抓、两手硬,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建成新农村。江宁的锁石、六合的石庙、栖霞的石埠桥、高淳的桠溪等村都是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学习,这些村的“当家人”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标杆。石埠桥的高广林说:“我已经61岁了,最大的心愿就是为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再出一把力。”在细化富民措施的同时,老高拿出了继续举办村民运动会、加快农民公园和文化中心建设、开办村民学堂、整洁村容村貌等一揽子建设文明乡风、美化村庄环境的方案。
奔赴江阴:学华西的道路学吴仁宝的精神
江阴华西村,40多年前一个“半月无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的贫困村,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坚持走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共同富裕的道路,变成了工农商并举、年营业收入400亿的“天下第一村”,与时俱进的“常青树”。去年12月,市委组织全市858名村书记,分两批赴华西培训。缪合林、王奇和陈维健等市委、市政府领导专程赴华西看望,并对他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华西的日子里,村书记们白天听吴仁宝传授华西发展的真经,听专家讲新农村建设的路径,看华西发展富民的成果;晚上分组座谈,围绕“对照华西村,我们缺什么?学习老书记,我们怎么办?”的课题热烈讨论。在走进华西的同时研究华西,在感受老书记的同时学习老书记,虚心求华西发展之真,真心谋富民惠民之策。市委组织部还从全市范围内挑选了高淳武家嘴的武继军、江宁彭福的沈庆喜等6名在帮助群众致富、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村书记,请他们走上讲台现身说法,谈学习体会,讲下一步打算,用身边人身边事把学习引向深入。“来华西,看到了新农村的景象,也看到了我们的差距,可以说是震撼大、压力大。”回村后,溧水石头寨村总支书记李年保进一步细化了“双带”目标,谋划通过发挥村黑莓协会支部的作用,扩大黑莓种植5000亩,引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发展壮大这一特色富民产业,力争今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集体收入超200万元,使石头寨真正成为“中国黑莓第一村”。大家在认真查找差距的同时,郑重作出了“双学”承诺,排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具体目标、措施、进度,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老书记就是我们村干部的楷模!”56岁的江宁区古泉村书记陈兆经感慨道:“我前后来华西6次,每次都有新收获,都能学到新东西。”老陈由衷地说,比一比老书记,我不仅身体比他好,岁数也比他小得多,我还要再干上个三五年,为古泉发展再立新功。座谈中,书记们普遍表示,当村书记,就要像老书记那样,时刻把大家的冷暖挂在心上,帮着乡亲富,带着大家赚,把乡亲们的大事小事烦心事一件件地办好。许多村书记说,市委组织我们这些“泥腿子”出国、出省培训,为我们“充电”加油,市领导还专程来华西看望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市委对我们村书记的关心爱护和培养,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更使我们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去年的村干部培训,立意高远,无论是国外办班、省外考察还是省内培训,始终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主题鲜明,始终围绕深化“双带工程”、实现富民战略来展开;重点突出,在区县、镇街大范围培训村干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村书记的培训,着力打造一支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领头羊队伍。充电,是为了释放更大的能量;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我们相信,经过大跨度、高密度的培训,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发展富民的责任感将进一步增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将显著提升,南京的郊县一定会呈现出更加勃勃的生机,成为农民群众和谐美好的幸福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