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由于旅游休闲业的带动,杨墩人再也不需要挑担外出、提篮叫卖,2006年杨墩销售本村和周边村农户枇杷160担,枇杷价格高出市场1/3以上。
杨墩村党委副书记宋荣坤说,杨墩现在土地面积4573亩,其中1000多亩为果园,而且还在急剧扩大。
| |
从农庄跳槽出来的汪火根,正在自己承包的250亩瓜果园里干得热火朝天。他兴奋地指点着,这50亩种上枇杷,那50亩种上葡萄,另20亩用来种草莓,当然还要种上冬枣和甜柿,几十亩水面则用来养鱼。
产业延伸
走进枇杷树掩映的沈富强家,前后两幢楼房,后楼就是枇杷花茶加工场。分拣室、烘干室、包装室、消毒室窗明几净,纤尘不染。
年轻俊朗的沈富强告诉记者,枇杷树全身是宝,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花“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清上焦热,润五脏。”于是他从去年着手开发枇杷花茶系列,至今已开发成功枇杷花茶、枇杷花八宝茶等。他已给两个枇杷产品、3个枇杷花茶系列产品注册,还给枇杷花茶配料专利注册。
已拥有3家企业的沈富强,为什么对枇杷情有独钟?
他说,一是让父老乡亲能坐在家门口卖枇杷,二是为休闲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三是让杨墩的枇杷增产增收。他指着自家庭院枇杷树上的一束束花告诉记者,每束花串开30多朵花,但一束花只能结二三个果,这样就需要疏掉二三十朵花。现在他按每公斤1—2.5元价格向村民收购,共收购了1.4万公斤,付给村民现钱就是5万多元。
接下来沈富强准备开发枇杷叶,南下广东、贵州联系生产厂家,接洽合作事宜。准备开发枇杷花蜜,从蜂胶中提取冻干粉。准备收集枇杷籽,联系科研院所培育优质枇杷品种。
枇杷树,在杨墩新一代人眼中,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围绕枇杷树,我们既向纵深开发,又向两端延伸。”村委会主任闻来德告诉记者,随着枇杷树的激增,对有机肥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这大大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有规模猪场33家,2006年生猪出栏2.6万头,销售收入达2500多万元。畜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1000多亩,创产值1000多万元。
张建明的养猪场猪欢人忙,场外沼气池已基本建成。王永春的甲鱼场塘底朝天,20多位村民正在淤泥中摸着甲鱼。驻村指导员朱卫强介绍说,发酵后的猪粪是上好的有机肥料,经过沼气池的猪尿今后将输送到果园滴灌,而塘底的淤泥也是果树的上好肥料。杨墩农业产业化基本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引导服务
“建设现代农业,我们做的只是引导和服务。”面对成绩和荣誉,杨墩村两委班子还是那样质朴和谦虚。
要把产品做成产业,就需要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于是就有了一个个专业合作社。
要把产业做成品牌,还需要龙头企业的加盟,于是就有了崔笑萍和沈富强。
杨墩农产品从“分”到“合”再到“强”,开始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村民致富靠的是资金、技术和土地,两委一班人为大家跑银行和信用社,已为二三百户村民争取贷款600多万元。村里办起一期期养殖培训班,休闲农庄去年就培训了10多期,每期五六十人,先进技术润物无声地注进杨墩村民的心田。征用土地,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合理确定每亩土地承包款,既帮助业主创业,又让农户每年增加一笔固定收入。
如今的杨墩,现代农业如火如荼。千亩瓜果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步伐,准备投资165万元建设300亩良种繁育基地,投资120万元的水果小区已落实建设主体,枇杷专业合作社完成了绿色食品认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已全面展开。为做到居畜分离,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已完成选址。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103万元,建设畜舍1500平方米,落实3家养殖场进区,生猪存栏总数3000头。
杨墩生态园提升工程已全面展开,在成功申报浙江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省级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的基础上,还通过了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验收。另外,科技示范区建设前期配套辅助工作已经启动,完成了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杨墩生态园农业循环经济研究项目,基本确定了与浙大共建循环农业示范点的意向。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宋荣坤说,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要求,除了现代农业,还要进行村庄建设、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工程正按计划实施,3万平方米的农户住宅外墙粉刷一新,县建设规划所设计的住宅图纸免费提供农民使用。环境绿化工程初步完成,建成面积4500平方米的两个绿化公园,村内主要道路两旁遍植10万多株各类花卉、苗木,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村内环境绿化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