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白先勇:林志玲可能演不好金大班

  与白先勇的秘书预约采访,对方很谨慎地问记者,是不是和白老师谈“我们这个戏《牡丹亭》”?白先勇目前居住在美国加州圣芭芭拉,不让白先勇谈昆曲、少谈昆曲,采访几乎就无法进行,“昆曲、《牡丹亭》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白先勇在电话那端说。提及坊间流传的台湾名模林志玲出演《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金大班的消息,白先勇则很直接地说:“金大班是一个很独特的角色,对演员的艺术和演出经验要求非常高,林志玲可能并不适合,也演不好的。”

  对《牡丹亭》首演仍然心有余悸

  “我们的青春版《牡丹亭》马上就要演出第100场了,预计将在北京展览馆上演。”刚刚和电话那边的白先勇寒暄完毕,这位目前几乎把宣传昆曲作为自己主业的作家,就兴奋地向记者宣布了这个“重要消息”。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白先勇将门之后、著名作家的身份之外又多了一个头衔———“昆曲义工”。回忆起《牡丹亭》在台北的首演,白先勇至今依然有点心有余悸,这位“义工”告诉记者,台北首演之前各方面作了充足准备,但临上场前几天还是出了岔子,比如首演前的服装预计晚到台北,“当时大家都非常着急,后来工作人员两天两夜没有睡觉才让服装按时送上舞台。我也吓出一身冷汗。”而越临近上台,这位经历过许多历史风雨的老人也莫名焦虑起来,“就在登台前一刻,我又担心两位‘小演员’之前都还没有见过大场面,他们是否罩得住下面那么多老戏骨,因为你要知道下面坐的许多观众都见过各流派的演出,甚至梅兰芳的演出都见过。况且这场戏还得演9个小时,还好最后首演获得了空前成功。”

  写作始终是最爱

  《牡丹亭》在美国的巡演于去年年底结束,离第100场庆典还有几个月,白先勇乘着空当难得隐居起来,“我就要休息,到处进行演讲、看书、写作。”

  这几年来,白先勇把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牡丹亭》和昆曲推广上,“我就像父亲一样,看着青春版《牡丹亭》孕育、出生和成长,现在是放手的时候了,我也该回到我的老本行了。我现在乐意只做他们的精神领袖,让别人来运作。”谈到自己未来的打算,白先勇这时才将昆曲暂时放在了一边。白先勇说,“我始终是一位作家,我的最爱从来都是写作,昆曲只是我的梦和兴趣所在。《牡丹亭》耽误了我很多写作的时间,我今后的人生主要将在写作上面,因为《牡丹亭》的原因,我欠下了累累文债,现在是还债的时候了。”据白先勇向记者透露,最新的小说《纽约客》即将于年内首先在台湾出版。

  青春版《牡丹亭》无疑在白先勇的生命中成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记者问起这段精彩的人生经历是否会成了作家另一部精彩的小说时,白先勇爽朗的笑声从电话里传了过来,“我真还没想过,但我肯定会把这段经历写进日后的回忆录中。”

  白先勇的许多小说曾多次被搬上电影、电视和舞台,最近,台湾名模林志玲出演《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金大班一角的消息在坊间流传。白先勇很直接地说:“金大班是一个很独特的角色,对演员的艺术和演出经验要求非常高,林志玲可能并不适合,也演不好的。”

  “他们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白先勇用调侃的语气说,“就算征求了也没什么,到了拍摄现场他们基本上就不听我的了,他们来征求意见看来也只是尊重我而已。哈哈!”事实上,白先勇对自己的作品改编成其他艺术样式还是非常在意,特别关心是否符合原著,改得好不好等等,现在觉得这都无所谓了,实在是因为《牡丹亭》“让我已经忙不过来了”。而在所有的改编版本中,白先勇最中意的还是杨惠珊的《玉卿嫂》、姚伟的《金大班》,“还有我自己改编的《游园惊梦》。”

  青春版《牡丹亭》是为了重现儿时记忆

  东方早报(以下简称早报):青春版《牡丹亭》在2004年首演之前您预想过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吗?

  白先勇(以下简称白):《牡丹亭》在台北首演之后,对于它的成功,非常出乎我意料,没想到《牡丹亭》的影响这么大,至今近100场的演出中,上座率始终保持90%以上,这在昆曲演出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去年9-10月,《牡丹亭》在美国加州进行巡演,一共进行了4轮12场,每场都几乎爆满,在加大伯克利分校,三分之二是华人,在加大芭芭拉,70%以上则是非华裔。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美国的非华裔观众很能理解《牡丹亭》,9个小时坐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语言上不通,但是他们对戏的反应很正确,该笑该哭的时候他们就笑就哭。巡演后,当地媒体用“轰动、关注”来形容,把这个戏当作艺术和学问来看待。

  一位著名戏剧评论家认为这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值得看的戏剧,没想到4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这么成熟的戏剧剧种,他把他的这次看戏经历称为“重新发现了中国文化”。

  早报:那《牡丹亭》持续轰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白:《牡丹亭》本身就是经典之作,讲述的是生死相随的朴素之爱;青春版《牡丹亭》一方面遵守传统古典美学的精髓,另外一方面把现代剧场的舞台服装设计融入到这个戏中去,制作中也花了大资本投入,每个细节都非常的仔细,前后总共准备了1年多,还邀请了两岸三地的文化界人士参加座谈,为这个戏出谋划策。

  以前我们的戏曲没有制作观,但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观念很强,很多媒体也参与了宣传,然后又出了些衍生品,比如画册相册等。

  早报:当初决定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宗旨是什么?

  白:制作《牡丹亭》的最初宗旨就是,把昆曲和《牡丹亭》走进大学校园,这是因为欣赏《牡丹亭》还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这在大学有根基。当时我直觉到了,当代的大学生追求高雅文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们内心有对高雅民族文化的追求和好奇,《牡丹亭》现在的成功说明我当初的直觉是对的。

  早报: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为昆曲带来了一定的繁荣,您对昆曲和中国传统戏曲有信心吗?

  白:昆曲的真正繁荣,不能靠我一个白先勇,我说过我只是一个引子,中国昆曲界和文化界人士自己要努力。

  仅仅靠我的《牡丹亭》是无法让昆曲真正复兴,危机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危机是演员的培养。现在的青年演员只会几十折戏了,这是不够的,我们社会对他们的培养远远不够。另外,观众群始终比较小众,而且不像解放前有专业的昆曲剧院,这说明昆曲远远没有在我们的国人中扎下根。而且,昆曲未来的发展、昆曲如何和现代戏曲结合,如何和现代美学结合等等,如何保持传统跨入现代,这些问题都还在探讨和摸索中,所以一切都还在刚刚开始。

  早报:您的《牡丹亭》在中国戏曲史上应该可以留下重要一笔吧?

  白:我始终对没有将中国传统戏剧推向世界感到遗憾,中国应该在这方面多做点工作。我们自己没有警觉到对自己文化的梳理,不仅昆曲还有其他许多戏剧和传统文化都需要做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一直说,《牡丹亭》只是一个引子,他证明《牡丹亭》在现代还是有生命力的,美是超地域和时代的,年轻人也能够被吸引,而年轻的演员们有能力承担这一责任。

  早报:《牡丹亭》到底在您的生命中占据了怎样的地位?

  白:我对《牡丹亭》的热恋缘于儿时第一次看梅兰芳表演的《牡丹亭》,从此就和《牡丹亭》及昆曲结下了一辈子的情结,再现《牡丹亭》的昏黄,可能就是为了重现儿时美好记忆吧。

  早报:能谈谈您对上海的印象吗?

  白:虽然几十年没有回到上海,但是1987年回到上海的时候,我依然对上海的街道建筑非常熟悉,而中间隔的那几十年也一直牵挂着上海,毕竟我最快乐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白先勇 | 林志玲 | 梅兰芳 | 芭芭拉 | 牡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