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裘净婧 记者 艾丹青
谢先生放下手头工作从萧山风风火火地来了,80岁的徐奶奶和老伴相互搀扶着来了,带着女儿嘱托的邓女士一大早也来了……昨天,本报组织的杭州读者与贵州习水民化中心小学学生“爱心助跑”结对现场确认活动,让爱的暖流回旋在每个人心间。
| |
山路难走,两天才拍了29张照片
前段时间,本报连续做了贫困大学生发起资助山区孩子的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不少读者纷纷询问学校里还有没有需要资助的学生。为此,民化中心小学选出43个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学生。相距遥远,学生不能来,读者去又不便,于是本报策划了这场远隔千里的特殊“会面”:把43个学生资料收集完毕,尽量拍摄到学生照片,做成一份档案,方便读者结对资助。
放寒假了,山路又非常难走,民化中心小学的老师们挨个到学生家走访,花了两天时间也仅仅拍到了29个学生的照片,剩余学生的档案照片暂时空缺。
不过,读者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影响,结对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还是家住外东山弄的吴大伯说的好:“其实不管学生长什么样子,我们的这点爱心是不变的。”
曾11处骨折的80岁徐奶奶
和老伴搀扶着赶来帮孩子
从早上9时到中午时分,40多位在前一天接到通知的读者陆续赶到现场。他们中有教师、公务员、私营业主,也有离休干部、退休职工,还有很多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仔细看了孩子们的资料后,他们立即在选中学生的资料上签好自己的名字,并当场把相应的资助金交给杭州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
中午时分,80岁的徐奶奶和她88岁的老伴相互搀扶着赶来。徐奶奶有风湿,走了一段路后实在坚持不住,只好坐在登记台前跟记者说话。老人家说,看了贵州山区孩子的报道后,好几天睡不好觉,本打算早上9点过来,但起床后身体不舒服,又怕来迟了赶不上资助,所以午饭也没吃就赶过来了。
因为车祸,徐奶奶的腿曾经11处骨折,现在她和老伴是“有力气就自己做饭吃,没力气时就买4块钱包子”。她老伴从退休金中省下来一部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给孩子们提供一点帮助。
徐奶奶还随身带来一袋想捐赠的衣物。她眼里噙着泪花说,自己从小就是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也是苦过来的。她和老伴不求什么回报,只希望受助女孩能好好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43个孩子不再愁交不起学费了
一个上午,结对现场共收到资助金34430元,43个孩子不仅不用为今后交不起学费发愁,同时还找到了杭州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几个读者来得晚了些,只能在临走前再三恳请记者,以后有这样的活动要第一时间通知他们。
接下来,杭州市慈善总会将对资助金整理归账。杭州市慈善总会办公室负责人李朝东郑重承诺:请提供资助的读者放心,等到3月份学校开学,总会将与杭报一起,把第一学年的资助金送到每个学生手上。同时还会与当地民政和教育部门联络,监管资助金使用情况,并让读者与受助学生进行一对一联络,确保每一元钱都能用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