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南京晨报

不同的新农村一样的幸福感

  2004年到2006年连续三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紧盯三农问题,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等问题一一被重点关注。新农村什么样?值江苏省两会召开之际,记者走进南京周边几个村庄,感受江苏新农村。

  江宁禄口街道彭福村

  提起日子,大家都说“先苦后甜”集体产业闯天下,农民跟着打翻身仗

  南京江宁禄口街道彭福村地处偏远,是远近闻名的“有钱村”,连年被评为省级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村。

  名气大,巷子深

  “彭福村啊,我晓得,是在铜山那里。”当记者按图索骥驱车来到禄口镇的时候,江宁禄口街道彭福村,这座名声在外的新农村一开始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原来彭福村并非挨着禄口镇,而是在禄口镇东南面约20公里处,实际上更接近铜山镇。在禄口街道上,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停下车来,热心地为我们指路,“彭福村是个好地方,那村有钱。”

  “请问彭福村怎么走?”在禄口的一个岔路口停车问路的时候,为我们指路的汪友军“蹭”上了采访车。他捧着一口钢精锅,一上车就把钢精锅摆在脚下,掏出香烟来给车上的人散烟。当天汪友军家里来了客人,他懒得上灶做菜,就给彭福村上的小饭店打了个电话,要了一份35元的辣子鸡。现在,他是要把盛放辣子鸡的钢精锅还给人家。“我们是农村啊,这里就只有彭福村那里有饭店。”

  每条路都有路牌的村子

  “呵呵,以前的路才不好走呢。”赶到彭福村后,村民委员会办公室的沈主任听说我们绕了几次才过来后,笑着告诉记者,十多年前的彭福村就是因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村子里没有一幢像样的房子,就更别提有一条像样的路了。那个时候,彭福村下辖的几个自然村之间,最好的路就是晴天灰尘雨天泥泞的机耕路。改革开放之后,彭福村以20多把瓦刀起家,组建成建筑队,终于打开了局面。现在,村里共有30多支建筑队,村集体纯收入超过600万元。如今,彭福村里再也找不到一条泥泞路了。

  从彭福村重檐的牌坊下进村之后,记者发现,在小小的村庄里,每一条道路都有路牌:方亭路、宝宕路、福景路……不仅仅有路牌,在这些道路的两侧,排水沟、行道树、路灯,这些只有城市化道路才有的设施,在这座村庄里都能找到。据介绍,彭福村是附近唯一有路牌的农村。彭福村每户农民出门,都可以脚不沾泥地走到其他的任何一家,水泥道路一直通到了每户居民的门前。道路两侧的路灯也安装了近百盏。

  除了道路设施之外,彭福村更是建造了1万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1200平方米的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600平方米的村医院和3000平方米的村购物超市。

  先苦后甜的村民

  张云凤老人是彭福村别墅区的居民,记者来到她家门口的时候,她正在和邻居拉家常。她4岁的孙女张小丫看到有生人来,连忙躲到奶奶怀里。提到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张云凤老人说他们和周围的邻居一样,都是“先苦后甜”。

  “以前可苦了,两个孩子读书,全靠家里的四亩田。”张云凤老人告诉记者,她大儿子16岁就出去读中专了,现在在连云港事业单位上班,逢年过节便会开车回家来。小儿子跟随村里的工程队开挖土机,儿媳妇也在村里的企业上班。他的老伴是做木匠的,也跟着工程队做工。

  “现在是先苦后甜了。”张云凤指着身后的新房说,这座小别墅是村里统一建设的,然后以5.8万元一幢的价格卖给他们。房子5年前就买下来了,住进来之后,村里又负责每年给予粉刷维护,所以到现在还像新建的一样。现在,张云凤每天的任务就是照顾孙女,孙女过了年,就该去村上的幼儿园了。

  浦口沿江街道冯墙社区

  家里能生二胎都不要

  “以前我当队长,现在我在社区居委会里帮忙,现在我们过的日子和城里差不多”,58岁的谢惠芳高兴地告诉记者。2005年浦口沿江街道冯墙村正式改名为冯墙社区,2006年,由于企业征地,谢惠芳一家正式告别耕地,现在还剩下2分自留菜地。

  谢惠芳一溜小跑领着记者来到了她家的小楼,里面精致的装修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她高兴地向记者透露,就像当年自己在村小组里第一个盖起楼一样,这幢小楼在村里也是说得过去的。1985年的时候,谢惠芳一家用5000块钱盖起了一幢小楼,“那个楼式样太老了,早就落后了”,她连连摆手道。后来在2001年盖这新楼的时候,家里经济比较紧张,就把老楼卖掉了,说起这件事,谢惠芳流露出一丝遗憾。“像我们这样子的在村里很普遍。”冯墙社区正在城市化。

  谢惠芳喜欢一家人现在这样稳定而祥和的生活,“儿子在企业里开铲车,儿媳在一家私企当会计,自己老板(丈夫)内退了,但凭着电焊工的手艺还在厂里干,孙女也上了初一。”谢惠芳热情说着家庭的情况。“一年能挣多少钱?”在回答记者这个问题时,谢惠芳算了一会说,一年有五六万块钱吧,家里三个人挣钱。

  谢惠芳说,其实她家是有个生二胎的名额,但是家里还是不想要,觉得与其多添个孩子,还不如一家人多享受享受生活。

  江浦街道五里村

  集中居住让村庄告别污染

  “我家的水平在村里算中等水平”,江浦街道五里村45岁的宗乃琦住在村里统一规划的集中居住区,一排两层小楼外面看起来差不多,但里面的装修却着实花了他一番功夫,“总共20几万,楼上楼下210个平方,现在女儿在外上学,家里就5口人住。”宗乃琦算了一下,居住条件是达到了小康标准。宗乃琦告诉记者,他们村里现在没有人单个种地,还有1290亩田地,但村民都已经出租给大户种植。而村里建起的农业科技园、专门种植莲花的艺莲苑、园林绿化基地,这些成了村里特色农业种植基地。

  以前村里小河边到处可以看到白色污染成片,宗乃琦告诉记者,这几年的村貌整治后看不见了。他指着家门口不远处的垃圾池说,现在每3—5户就有一个垃圾池,小区旁还有垃圾站,每天都有保洁员清理运送到垃圾处理场,“现在这里的设施建设都在向城里看齐。”宗乃琦说,现在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已经实现2个多组的村民集中居住,大家盼望着住进集中居住区。

  西善桥街道油坊村

  离地铁不远的村庄

  南京西善桥街道油坊村的一大半村民已经不是“农民”了,这个2005年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第14位的村子的1902人中,保留农业户口的只有746人,其余住户都已经是城镇户口。

  “生活当然比以前要好。”油坊村樊家洼的居民张秀玉告诉记者,他们家现在有5口人,儿子、媳妇、孙子、老伴和她。除了老伴已经转成城镇户口之外,其他四口人都是农村户口。不过他们四口人的农村户口并不比老伴的城镇户口差———村里的许多补助只发给农村户口的村民。例如,今年村里按照人头,每人发放了1800元的青苗补助费。他们一家四个农村户口,一年获得的补贴大概在15000元。

  张秀玉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城里人没有什么差别了。村里有菜市场,也有大小超市,来来去去的公交车也很多。从他们这里坐车进城,几站路就到地铁小行站。穿过油坊村中心大道,150多家企业和村民的住房交织在一起。在他们村不远的地方,一座住宅小区正在公开发售,在小区的广告上,这里已经是临近地铁的“城市人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彭福村 | 谢惠芳 | 张云凤 | 宗乃琦 | 彭福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