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华
“健康促进”是解决全球健康问题的新策略。其提出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措施、人类的健康状况、人群的健康意识与健康技能等并没有随之发生等比例的变化。
| |
城市是人口的集聚中心,保护城市人口的健康,势必成为保护整修人类社会健康的核心。由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即健康城市是不断开发,发展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帮助的城市。以健康促进的策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正在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
由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独特的工作性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政府机构,能够组织协调社会各个部门,并监督、协调、指导和组织开展各类健康促进工作,推动全社会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质与生活质量服务。“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的成立对未来我国健康促进工作的发展与实施具有开拓性意义
“健康促进”是解决全球健康问题的新策略。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世界第一届健康促进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这次大会上通过的《渥太华宪章》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健康促进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现代化的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都有了巨大改善,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措施、人类的健康状况、人群的健康意识与健康技能等并没有随之发生等比例的变化,在某些国家的这些领域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在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很多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的健康问题出现。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国际专家认识到,要做好公共卫生工作,改变人群的健康素质,仅靠卫生部门一家来开展,显然有点势单力薄。卫生部门可以依靠自己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专业优势,对人类的健康提供技术上的保障。但全社会各人群健康行为的改变,必须有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必须有政策、法律、环境、教育、社区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必须强调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承担的责任,这样公共卫生的效果才会有保证,人人健康的目标才能达到。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城市是人口的集聚中心。城市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也在提高,到2005年全世界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为城市居民。由此带来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给人民的健康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保护城市人口的健康,势必成为保护整修人类社会健康的核心。在世界各个城市,人们都发现不解决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各种相关问题是无法解决健康问题的。而事实上,只有10%的健康问题可归功于医疗保健。由此,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适时地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即健康城市是不断开发,发展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帮助的城市。“健康城市”包括社区、学校、医院与工作场所等类型,所要做的就是把各部门中所有相关人员集中在一起,让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制订计划并实施。“健康城市”关注的是整修社区,强调所有部门的积极参与,关注达到公平,建立个人和社会应对问题的能力。
19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投入了建设健康城市行列,目前大约已有2000个以上的城市参加。我国建设健康城市始于1990年代。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上海的嘉定区与北京市东城区开展创立健康城区的试点,2001年苏州市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向世界卫生组织申报的城市。2003年上海市正式启动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8个方面、104项指标,使这项活动科学地有序地得到开展与全社会的认同。
以健康促进的策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正在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我国也属此区域)提出了政策性文件《健康新地平线》,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及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的基本概念。这就把“健康促进”的策略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其实,健康城市的核心理念即是健康促进。“健康城市”包括五个行动领域:必须继续体现所有部门的合作;必须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卫生保健体系必须体现公平为原则;必须能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必须保障公民权利。这五个领域与《渥太华宪章》提出的关于健康促进的五大领域,即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调整卫生服务方向是密切相连的。因此,健康城市的核心理念与健康促进的五大策略是一致的。
由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独特的工作性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政府机构,能够组织协调社会各个部门,并监督、协调、指导和组织开展各类健康促进工作,推动全社会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质与生活质量服务。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成了一项时代的需求。据了解,美国的总统委员会中有一个专门处理卫生与福利的组织--健康教育与社会福利委员会,其性质是包括了与社会健康有关的各项工作。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国家也有相应的国家级健康促进委员会。
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展的全国范围的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创举,它的工作方法工作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健康促进的雏形。它号召与动员全社会参与到除害防病、清洁环境、移风易俗的群众性卫生运动之中,它提倡的政府领导、全民参与的卫生工作方式,与健康促进的基本要求有较大的相通之处。1990年代后,在中国陆续出现了健康促进委员会的组织,如北京的和平里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镇海石化总厂健康促进委员会等。由于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我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健康促进委员会借助于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个平台,不仅可以使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工作快速为群众所接受,而且,健康促进理念的引入与具体工作的实施又可以有效地转变传统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工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它是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在新时期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健康促进所倡导的政府倡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大卫生观念,为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的成立对未来我国健康促进工作的发展与实施具有开拓性意义。2005年11月20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个经市政府正式批准的机构,该委员会是增挂在“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机构中,因此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化非常有利。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的成立为使上海正在进行的健康城市建设及时获得国际上的认识和了解给予有力的推动。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健康促进理念来规范工作机构的名称,更有利于上海市健康促进工作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国际间的交往更加通畅,提升上海健康城市建设的国际声誉。同时,健康促进委员会的成立给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了机构与政策保证,可以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与指导、监督与评价,对我国健康城市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者为上海市政府参事、世界卫生组织上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合作中心名誉主任、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技术指导组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