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5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过初步核算,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度加快0.3个百分点。谢伏瞻指出,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
| |
三原因促粮价上涨
200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从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2.3%,而粮食上涨2.7%。对于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三年的丰收,而粮食价格为何会出现明显上涨的疑问,谢伏瞻解释道,这其中既有总量、结构的原因,也有国内、国外的原因。
“从总量的角度来看,我们虽然实现了三年的连续增产,但这是在2003年粮食产量落到一个低谷的基础上实现的三年恢复性增长,而粮食总的供求关系仍然处在一个紧平衡的状态。并不是说粮食增产了,粮食的供求关系就发生了逆转,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格局。第二个方面就是结构性的原因,虽然总量在增产,但是我们在部分产品的供求上还是存在比较大的缺口,加上流通环节衔接不畅,单个产品价格的上涨,传导和影响了其他产品的价格上涨,带动了粮价的上涨。”此外,谢伏瞻还指出,从国际市场情况看,去年世界粮食产量减产1.6%,其中谷物减产2.1%,小麦减产5.2%,粗粮减产1.1%,而粮食的需求却增加了1%。所以,世界粮食市场总体格局的变化引发了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小麦、玉米期货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也带动了我国进口粮价的上涨。
“很可能”无法实现节能目标
谢伏瞻25日说,2006年我国要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很可能”实现不了。谢伏瞻说,从2006年第三季度起,我国单位GDP能耗出现了三年来的首次下降。他并未公布单位GDP能耗的具体数据。但他表示,2006年能够出现能耗指标的由升转降,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单位GDP能耗五年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意味着每年单位GDP能耗平均下降4.4%,2006年预期目标是下降4%。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0.8%。
GDP汇总数据为何有差异
谢伏瞻25日对国家GDP数据和各省份GDP汇总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析。谢伏瞻指出,原因之一是核算制度。国家统计局核算全国GDP,各省份核算各省份的GDP,采用这种方式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他举例说,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在全国都有布点。如果一个集团公司的报表在总部统计了一次,在企业生产所在地又统计了一次,这样地方加总会大于全国,而全国来讲就可以把重复统计剔除。
谢伏瞻指出,数据差异还有统计技术原因。在服务业领域,国家和地方核算所使用的基础数据不同,这也造成了国家和各省份汇总数据之间的差异。全国核算比地方要相对容易,各省份间的经济活动、产品的流进流出缺乏比较完善的统计制度。为解决GDP数据差异问题,国家统计局将尽快统一核算各省份GDP。
房价涨幅偏高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房价涨幅仍然偏高。”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5日这样描述2006年全国价格走势。
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0%,涨幅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涨幅回落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加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分别实际增长10.4%和7.4%,增速均比上年加快。
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同比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为3587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而年初预定目标为90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2006年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615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44亿元。据新华社、《深圳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