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这座城市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李幸璜 摄
海口晚报网1月26日讯
从空中俯瞰,海口前拥大海,后倚森林和山地,中间有自然河道穿越,整个城市就像是围合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
在1月23日开幕的海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王为璐提出,要按照“中强、西拓、东优、南控”的发展思路,以广阔的视野拓展海口的城市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中心带动、轴线辐射、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核心商务区,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做精做美东西两翼,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造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带状组团式的空间布局思路,将为海口今后的城市发展抹上了什么样的色彩?人们拭目以待。
集中外延式发展,导致城市建设见缝插针
纵观海口的历史,城市发展的亲海属性逐渐增强,沿海滨轴向拓展的趋势相当明显。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海口填建滨海大道,城市向西发展。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后,海口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速度加快,沿海岸向西的带形扩展更加明显,北部的海甸岛有所发展,南部与府城连成一片。在城市拓展模式上,采用的是由“点”向“面”的集中外延式。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城市发展的各种思路与战略层出不穷,海口的城市建设也分别留下了不同发展思路的烙印,导致了建设时序比较混乱以及投资政策导向不明等各种问题。突出的一点是,中心区城市开发建设强度失衡。
资料显示,1987年到2002年的15年间,海口市区建设用地由22.8平方公里增加到62.64平方公里,增加了1.58倍,而同时期的总建筑面积却增加了3.52倍。用地面积的增长与建筑面积的增长不成比例,导致城市建设更多的是见缝插针,直接的表现就是市区建设的拥挤,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
由“点”向“面”的集中外延式发展,已不能适应海口今后发展的需要。
二元复合的城市功能,催生带状组团布局安排
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海口市行政区划调整,原海口、琼山两市合并,组成新的海口市,这使海口城市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海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去年修编的海口总规,确定了海口城市发展总目标: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一流生态环境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国际知名的绿色生态城市。
依照这一定位,面对省内,海口要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带动周边市县的发展;面对省外,海口要着力建设成为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的居住地。
二元复合结构的城市职能特点,为海口由东而西的城市带状组团空间布局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中心组团的做大、做强,符合基于岛内中心城市的积聚发展动力要求;特色组团的做精、做美,符合基于岛外职能的资源导向性分散发展要求。
海口市所处区域的自然条件良好,土地资源充裕,地势平坦,沿河、沿江景观资源丰富,城市发展有向西、向南、向东三个方向的发展选择。但是在不同的发展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制约条件,比如向东发展面临地质安全和生态保护区的问题;沿江、沿海发展存在对海岸线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等诸多问题。
而广大的南部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发展区域和城市水源地,向南发展存在如何解决城市与生态用地的协调问题。
从地形地貌环境分析,海口地区相对平坦的地貌主要分布在由海岸线向南纵深的带状区域内,城市发展空间处于由西向东不等宽的带形区域内,带型区域的东、西长度约有50公里左右,而南北平均距离不到10公里。
从城市大型基础设施的分布来看,对于城市布局有重要影响的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市支撑设施在空间上已经形成为分散局面,为组团的由点到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从环境优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角度分析,组团式的发展更容易根据资源的发展条件和市场的需求进行有效配置,启动成本较小,形成相对比较独立的发展区域,旅游、休闲度假功能的建设符合这一特征。
根据这一思路,海口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组团”的用地布局结构。其中“一个中心”为具有岛内中心职能的中心组团;“两个组团”为具有岛外职能发展要求的特色组团,分别为长流组团、江东组团。
中心组团和两个功能组团在空间上由西向东沿海岸线一字排开,根据具体所担负的发展职能,在规划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上各有不同,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水系、生态绿地、旅游风景区等自然和人工的绿化进行区隔,并以便捷的交通互相连通,形成有机整体。
蓝橙绿三色轴线,勾画海口景观特色
根据海口城市客观存在的“集中、线性和分散”三种发展动力,专家提出了海口城市空间“3+1”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即沿海岸线的三层横向发展轴线和一条沿南渡江的滨江廊道。其中沿海岸线的三条轴线由北到南分别为滨海旅游发展轴线、城市发展轴线和生态保护轴线。
具有“阳光、沙滩、海滨”景观特色的蓝色滨海发展轴线,充分利用了海口区域丰富的海岸线资源,通过控制开发强度,展现环境特色的开发原则,将最富有滨海特色的地区开发成最具有吸引力的黄金海岸线,以旅游度假、体育休闲、居住项目为主,以小组团式的开发体现建设用地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提升“环境为本”的开发理念。
具有“活力、繁荣、文化”内涵特色的橙色城市发展轴线,是海口城市最具生命力的城市魅力空间,是丰富海滨旅游、度假内涵,提升城市生产和生活品质的区域。应以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街区、道路等城市总体景观与办公楼、商场、演出中心、娱乐城、美食街、市场等微观景观进行协调,既体现海口作为省域经济中心充满现代活力的一面,又充分展示海南历史文化的底蕴,让游客体验滨海旅游城市的经济活力与浪漫风格。
具有“绿色、田园、生态”特色的绿色城市生态保护轴线是保持海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背靠森林河流、面向大海是海口独特的环境特点,也是城市保持持续发展的活力,生态轴线廊道的保护是海口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保障。
具有“蓝脉、绿网、水城”特色的南渡江滨江廊道是体现海口滨江城市风貌的特色区域。南渡江沿线和江东地区水网密布,河流纵横,生态景观极佳,具有“江、海、田、林”的风光特色。南渡江滨江区域以及江东水城地区是海口市发展旅游、高水平公共设施及第二居住地的最佳选址。
“3+1”空间布局结构突出了城市空间沿海、沿江和生态的特点,体现了城市发展与环境空间的优势结合,是城市与环境协调的最佳模式。从更加广泛的区域来看,三条横轴的向东、向西延伸空间广阔,可以形成老城组团、海口主城区、东寨港旅游组团等沿海滨的带型开发区域。(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