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红色的芸豆、白色的高粱米、黄色的小米……昨天下午,八大盆腊八粥原料摆在了雍和宫食堂中间的桌面上,等着凌晨2点“下锅”。此前,雍和宫的典座戴法师走遍了京城各大超市,凑齐了各店最好的原料,共29种、771斤,足够3000人食用,这是历年来雍和宫舍粥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
雍和宫准备了771斤“舍粥”原料。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摄 |
雍和宫院内的铜锅为乾隆年间所制。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摄 |
雍和宫腊八舍粥3000碗 29种原料重771斤
“佛音寥寥,豆香缠缠;喜鹊催夜,铜锅当风”,伴随着喇嘛们的夜课声,昨天傍晚,雍和宫的典座戴法师在食堂里最后一次检查着今天腊八舍粥的原料,大师傅们则刷着今天熬粥用的大铁锅。
同时,住在海淀的杨大妈已经准备齐了腊八原料,但她今天还要“起早儿”去雍和宫喝粥,她说这已是一种风俗,她喜欢人多的场面。
据北京雍和宫庙务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天的腊八粥共用了771斤、29种原料,按每人一碗计算,能够满足3000人,创造了腊八舍粥活动的历年之最。
走遍超市选精料
红色的芸豆、白色的高粱米、黄色的小米……昨天下午,八大盆腊八粥原料摆在了雍和宫食堂中间的桌面上,其中像芸豆、紫花豆等原料已经煮成半成品,“等待”着凌晨2点左右“下锅”。
戴法师不时用勺捞起一点原料,凑到眼前,观察着半成品的“火候”。“这一个星期,为了这些原料给我忙坏了。”戴法师发出感叹。他的兜里还揣着今年熬粥要用的原料单子,上面原料有29种,总重为771斤,其中大米最多为200斤,泰国香米次之100斤,就连白糖也要50斤。
戴法师说,这个单子是一周前的庙委会会议上确定的,预计能够满足3000人的用量。这是历年舍粥中规模最大的。为这些原料他跑了5天。戴法师去了京城各大超市和食品市场,这其中包括了稻香村的每一家分店。他说原料哪都有卖的,但要把每个店最好的原料凑齐了,这就难了。“许多原料都是我亲口尝的,即使瓜子,有一颗有哈喇味都不成。”戴说,“这是对佛的尊重,对捐款信众的尊重,更是对参加舍粥的老百姓的尊重。”
同样劳碌的还有食堂里的“大师傅”们。这三天来,他们的手指头都很疼,厨师李大姐说这是包栗子包的,“30斤的栗子,用手一个一个包,还得给掰成两半,现在一提栗子我心都疼。”更累的是在凌晨两三点钟熬粥的时候。
谢师傅说他们同时用两口直径一米左右的柴锅熬粥。熬粥的时候,一个人用大铲子不停地搅和,以避免粥里的豆子沉底巴锅,另一个人则负责按时按顺序下原料,“搅粥的半个钟头就得换个人,那可是力气活”。戴法师说他们预计今天要熬17锅粥。
小喇嘛期待盛景
在雍和宫天王殿院内的鼓楼脚下, 至今还矗立着一口铜锅。该锅直径2米、深1.5米,锅身上的青色锈斑表明了它的历史———乾隆九年皇宫养心殿造办处制造的。
“这口锅象征着雍和宫舍粥历史”,来到雍和宫13年的戴法师说每个雍和宫的喇嘛都把舍粥活动看作是一个盛事、一种光荣。
据他介绍,相传佛组释迦牟尼因为修行辛劳,致使昏倒在尼连禅河畔,后被牧羊女湿伽罗发现。她以各种米豆、野果、奶水熬粥给释迦牟尼吃,使他体力恢复。释迦牟尼后来行至菩提树下,经七天七夜,于腊月初八得道成佛。
戴法师说舍粥之前,雍和宫全体喇嘛都要在法轮殿诵读四部佛经,并将第一碗粥供于佛前。而舍粥的时候,会有宫内僧人亲自给游人盛粥,“这些僧人大都是有经验的,来到雍和宫里已经有一些年头的”。
与参加了五六次舍粥活动的戴法师相比,刚来雍和宫的18岁的小喇嘛呼和木仁对这项盛事充满了更多好奇。来自内蒙古的他说,自己以前在电视里看到过这个活动,自己很想亲自参与,感受一下气氛,“参加这个活动肯定是我的一个希望,不过明天我们新来的可能会负责看殿吧”。(于静 满羿 安苏)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