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地方频道邀您加盟谋共赢
2006年地方领导访谈回顾
人民网最受关注地方领导
腐败曝光
地方周刊 视频
本报广州1月25日电记者刘泰山、赖伟行报道:“我们村3年没娶进一个新媳妇,去年搬进移民新村,一下子就有3个年轻人订亲、结婚!”临近春节,广东省河源市涧头镇礤娥村洋溢着喜庆气氛,村头一排新屋挂着灯笼,贴上了对联。
| |
礤娥村位于新丰江水库边,是粤东新建的移民新村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建起大中型水库300多座,水库移民达180多万人,其中老水库移民逾百万,大多分散安置在偏僻的库区或山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成为“贫困农民”。
近几年,广东转变移民安置模式,从单一分散农村后靠安置,转向生产安置和生活安置适当分离、以城镇为依托进行安置。全省理顺管理体制,按属地化管理,下放水库移民管理的责、权、利,按照“整村推进、统一规划、集中资金、重点突破”原则,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一次性解决遗留问题。
广东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6亿元,改善基础设施,把移民新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乡规民约”制度建设结合起来,防止出现“有新房无新村”现象。全省1400多个自然村、36万多人陆续搬进“前有运动场、后是小花园”的移民新村。
为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广东建起“水库移民信息管理系统”,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随时可上网查询。年底,县、镇两级移民办公室必须公布移民村的计划项目、资金、实施效果,接受各界监督。省移民办正在完善全球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对移民村和项目进行实时、实地、实况监控。
探索“开发性”安置新路,化“消极补偿”为“积极创业”、变“救济生活”为“扶助生产”,广东初步破解水库移民难题。每年,广东省集中安排专项资金,开展移民生产技能和劳动就业培训,支持发展有效益的经济项目,增强移民的“造血”功能。3年来,7.2万名水库移民先后接受培训,就业竞争能力大大提高。
如今,广东省老水库移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均纯收入比10年前增加了4倍多,赴省上访人次从占全省年总上访人次的73%,下降到连续数年不足1%。今后5年,广东将集中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和上学难等问题,让移民新村基本赶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