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校向社会辐射科教资源、帮助区域提升产业能级的载体
本报述评 (记者李雪林姜澎)作为教育部在航天领域唯一的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日前在闵行紫竹科技园区落成;启动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的上海大学科技园区“四通纳米港”刚刚完工,研发中心、孵化中心、技术信息策划中心和一个专家生活区域初具规模……
在上海,大学科技园已经顺利地跨越了初创阶段。
| |
“神威一号”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由复旦微电子公司研制成功,实现了“中国芯”目标的重大突破;华东师大孙卓教授负责的钠晶公司已入驻紫竹科学园区,该公司研制并生产出性能优良的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和高效率半导体照明集成光源,可取代目前传统的照明技术。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研高地与产业界紧密结合的重要界面,为大学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通过高校与科技园的互动,学校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变成科技园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涌现出一批由学校课题组成果转化为科技产业的硕果,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群。鼓励学生入园创业,加速人才培养
高校科技园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现有注册企业数108家,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占45.07%。该校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通过科技园培养一批创业型人才,占全校毕业大学生人数的5-10%。为此,上理工科技园在翔殷路基地新建的46000平方米孵化用房中,专门建造5000平方米学生创业孵化专用楼,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
此外,根据校企共建协议,上海交大和华东师大将按照紫竹园要求定向培养企业专业人才。同时,园区建立了大学专家、教授到研发基地兼职的柔性流动机制,也为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提供各种实践机会,促进大学的人才培养与园区产业的协同发展。集聚和辐射,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使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不断深化。上海大学科技园与宝山区共建上海市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将在新材料、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切实推进纳米技术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上海交大将全面参与“航天闵行”的规划与建设。华东师大拟定了推进闵行区教育、科技业、文化事业等一批发展规划。
同济大学科技园走出上海,在苏州建立占地面积94.7亩的基地。苏州基地将依托同济大学优质科技资源,着力发展建筑规划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环保工程设计以及珠宝设计等四大创意型的设计中心。预计今年10月第一期工程交付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