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蒲哲通讯员石岩、明香宇报道:昨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当山遇真宫保护方案已经确定:一道长800多米的“铜墙铁壁”———围堰,将把这座古建筑与水位涨高的库水牢牢挡住。目前,经过完善细化的保护方案,已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查。
| |
据悉,把遇真宫整体围起进行防护的围堰大坝按照百年一遇防洪水位设计。堤线由南向北建设,全长847米,宽6米,平均堤高11米,堤顶高程170.2米。
据了解,在原地抬升、筑堤围堰、保护搬迁三种方案中,由于遇真宫的面积太大,全面原地抬升从技术、资金角度都很难做到,而武当山下又没有足够大的地方可以复制一座遇真宫,把整个宫殿搬迁到很远的地方又违背了原地保护的原则,因此,根据文物保护专家的意见,则采取围堰的保护方法。
2003年1月19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主殿突发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化为灰烬。据介绍,根据国家文物局对遇真宫保护方案的意见和工作要求,2005年底,考古专家对遇真宫进行了9000平方米的考古清理和重点部位的解剖。
其中,通过对遇真宫宫墙内的西宫区域进行发掘,专家们比较完整地揭示出西宫的建筑遗迹,发现有房址、影壁、水井、道路、排水沟、院落等遗迹,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全面揭开了遇真宫明代建筑的总体布局,基本确立了西宫建筑的布局、特点和内容。
目前,省文物局已经采用工程防护的思路,组织方案设计单位在考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防水、防潮设计,为围堤的具体选址和下一阶段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