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全弟 文
春节临近,上海江桥批发市场要对节日供应的重点蔬菜“踩点”。记者随同江桥市场工作人员乘面包车出行,第一天,车行12小时到达福建省永安市;第二天,上下午看了两个莴笋冬笋基地;第三天,乘车回沪。个中艰辛,记者只想说一句话:吃菜别忘了“买菜人”!
红叶莴笋翡翠肉
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前后有山,中间是一块平地,雾濛濛湿漉漉的,农民们正在田里收割红叶莴笋。走到田头,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上海江桥批发市场市场部副经理张根兴说,这里的莴笋就是稀奇,皮一削,香味就会冒出来。
2000年10月,永安市一位副市长到江桥市场推介冬笋,顺便讲到了红叶莴笋的种种好处。张根兴马上意识到这是好东西。次年2月下旬,第一批500公斤莴笋到沪——由永安在江桥市场做生意的冬笋老板陈仰德随车带来试销。张根兴给陈仰德鼓劲:没关系,如果卖不掉,江桥市场买下来作为福利发给职工。
红叶莴笋的特点是叶少皮薄出肉率高,红叶绿肉像翡翠一样,很快就赢得了上海市民喜爱。第二次试销又运来500公斤,也一卖而光。是年第三次进货2800公斤,结果被一个大户全部买走。眼下这个季节,每天有14车(一车25吨)左右的永安红叶莴笋送进江桥市场,市场销量不断上升,产地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冬笋好吃挖笋难
微微细雨丝丝凉意,带队采购的江桥市场董事长王永芳和同伴们来到了洪田镇团石村,恰巧撞见几个山民在半山腰刨冬笋。大家都没想到,挖冬笋这么难:要爬到山上,先看毛竹向哪里弯,叶子往哪里长,然后再挖。会挖的人才挖得到,不会挖的人挖不到。
笋是长在笋鞭上的,春天叫竹笋或者毛笋,冬天叫冬笋。雨后春笋往上长,好弄;但冬笋朝地下长,不易挖。挖掉笋后毛竹会长得更快更粗。这里的黄泥土里长出的冬笋质量上乘,100万亩毛竹林分笋用林和材用林,其中五六年的毛竹产笋量最高,6年以后的毛竹就长不出笋了,要砍掉。毛竹一般亩产笋在300公斤左右,产值有2000多元。
江桥批发市场作为上海蔬菜批发的主渠道,不仅采购而且给予——经常把优良的种子通过卖菜人引种到不同的地方,一旦成功,上海市民的菜篮子里就会多一样“新鲜”蔬菜。
冬笋交易市场的形成是一个蔬菜批发市场成熟的标志。而红叶莴笋来了,把四川的莴笋打跑了,把山东的莴笋打退了。江桥市场犹如一个硕大的过滤网,好的进来,差的出去,就是好的还要好上加好。市民因此得口福,当然找对了市场的农民也富裕起来。
山坳里,菜农们正把一捆捆莴笋扛到公路边装车
江桥市场的“菜管家”王永芳向菜农了解莴笋生长情况
看得懂毛竹的弯势、叶子的长势,才能挖到冬笋
冬笋被集中在收购点,“砍头”、剥皮、包装
申城各超市和菜场的蔬菜经营摊主,纷纷来到江桥批发市场,采购刚刚运到的红叶莴笋和新鲜冬笋
本版摄影 种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