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区区一个馒头,竟也成了时尚元素,小本创业者李帮林硬是把普普通通的馒头“塞”给了众多时髦青年——她们嚼着馒头,穿着时髦服装和靴子,在都市大街上悠然闲逛。
渝中区七星岗,有一家名为“兄弟馒头”的店。店小不起眼,名气却不小——逛街的女士们提前下车后,买了馒头,再步行到解放碑;郊区两路、北碚一带进城办事的,不少人专门绕道要买一大包馒头回去;解放碑附近的上班一族,经常提前预订,每天往一个办公楼里送的馒头就有几百个。
个例:0.5元一个馒头每天卖6000个
“兄弟馒头”这个小店开业不到两年,现在每天要卖馒头6000个左右(如图)。
采访李帮林师傅时,他正忙得不可开交,搬起大蒸笼给客人拿馒头,蒸汽把他熏成一个雾人。李自豪地称,自己每天做的馒头都不够卖,譬如某机关大食堂每天想订300个,可一直就拿不出手……
李师傅90年代初开始做糕点和馒头,那时候只有一个店,糕点和馒头两样一起做。那个时代很流行吃面包,可做面包的人逐渐多了,市场利润逐渐下滑。李感觉到,原来不起眼的馒头市场恐怕竞争要小些,也最容易赚钱,而且现代人流行吃粗粮。馒头算是粗粮,说不定惹人喜爱,于是开始在街边卖馒头。
不过,最初做馒头可吃了不少亏:1995年在劳务市场卖馒头时,开始请的一个白案师傅技术不好,馒头做出来又不泡又不甜,第一天做了500个都没卖完,连续做了几天,只有换师傅。第二次高薪挖了一个酒店里的糕点师傅,这次馒头味道对了,但是没想到酒店师傅受不了每天工作15个小时的苦,次日在家睡懒觉不起床做馒头了,害得当天上午顾客等起没有馒头卖,没有营业额不说,还损坏了声誉……李下定决心,自己学技术亲手做馒头。
前后8年,李一直又当老板又当师傅,终于把关键技术掌握了,蒸出的馒头又大又甜。不管师傅怎么换,有他把关,质量和味道始终保持不变。
2005年,李终于大胆地把店开在了七星岗当道的地方,因为跟兄弟一起做,所以取名叫“兄弟馒头”。目前“兄弟馒头”有两家店,一家在观音桥一家在七星岗。
要说,很多人都看不起做馒头生意,因为利润不大,一个成本0.3元的馒头只能卖0.5元,除去房租费、人工费等费用,如果一天卖不到上千个必定亏损。
主城大街小巷卖馒头的很多,为什么“兄弟馒头”卖成时尚了呢?
据称,“兄弟馒头”在原材料上,面粉选择是第一道关口,既不选择最贵的也不选最便宜的,而是选最有绵性的,不管哪个牌子的面粉,都要事先经过实验然后再固定下来。在发酵上,选择传统老酵和现代酵母相结合的方式,老酵口感好,面香味大,但受天气影响大,会因为天晴下雨而掌握不好;而酵母采用现代技术,易于掌握,这样馒头才又泡又有嚼头。再加上牌子一响,口碑效应,解放碑以及主城很多人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晓得了。况且,现代都市人把馒头当零食吃又不失身份,尤其是追逐时髦的女青年。
背景:馒头店多是配角
主城区目前卖馒头的地方很多,但以卖馒头为主业的店并不多,七成以上是在小面摊前附加的一个卖点。原因在于,馒头利润实在太低,如果一个门面每天卖不到2000个就要亏本。
加之,随着超市的馒头、包子、水饺等食品上市,也冲击了传统馒头业。据了解,目前我市手工馒头几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方卖:农贸市场、小面店、小摊点前面,特点是租金低成本低,少有把店开在主干道旁边的。
其实,有关调查表明,市民喜欢在早餐时食用馒头等粗粮。而刮起韩国馒头旋风亦显示,馒头也完全可以作为人们的零食,它跟糕点区别不大,营养也不相上下。
可在糕点行业中,蛋糕类已发展得比较成型,像沁园、华生园等已在主城开了几百个店,几乎每个小区有专卖店。
而把馒头做出名的却不多,如今都市里不光是年轻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每天早上要跑几里路,专程去买馒头。馒头价格比面包便宜一半以上,而其营养一点也不比面包差,因此确实有很大市场空间。
操作:开店软馒头要靠硬工夫
开馒头外卖店,最重要的是技术,其次是位置。馒头完全可以作为早餐卖,也可以作为零食卖。
只有解决了技术问题,才能让生产出来的馒头口感一致。在技术上,白案师傅非常重要。餐饮界历来有一种说法:真白案假红案,这话一点不假,如果菜的油和盐放少了,都可以加,这是红案;但白案全凭过硬工夫,比如发酵时酵母菌放多放少,这是不能更改的。
馒头做出来效果的好坏,发酵要占一半的因素。发酵原料的多少、发酵的时间、温度等都非常重要。技术不同,生产出来的馒头差别很大,色泽、个头、口感都不一样。以开花馒头为例,尽管看起来都发得很泡,但有的甜有的不甜,有的有嚼头有的无嚼头。只有技术过了关,能保持产品的稳定性,才能吸引顾客。目前,白案师傅的月薪在800元—1800元。
不过,好的白案师傅并不多。根据李师傅的经验,师傅不仅技术要过硬,还要能吃苦,做馒头半夜两三点就要起床,晚上十点多才睡。
此外,除大师傅外,还要注意培养接班人。假如遇到大师傅请假或者生病,有一两个能干的小师傅能顶上,否则店里就“揭不开锅”。
其次是位置,一个馒头店,如开在人流量小的地方,必然购买的人少;若选择位置好的,租金又贵,这就需要讲究一个平衡。如开在当道地方,一个30平方米的店,租金约在3000元左右,加上工人成本,至少每天要卖几千个馒头才能保持盈亏平衡。
因此,初入行者可选择价格低廉的位置练兵,等技术成熟后,再搬到黄金地段“吆喝”。
营销也与位置同样重要。当年掉渣烧饼卖得好,部分原因是基于营销,尽管每个烧饼才2元钱,但其为每位顾客发一个牛皮纸袋就值0.2元,外包装好看了,烧饼的身价就不一样了,当时不管白领蓝领吃着烧饼觉得一点也不掉价。
做馒头呢,项目小,不可能花很多钱打广告,只有在产品上下真功夫,吸引客人。店子装修一定要干净,装馒头的袋子最好能印上馒头店名字和电话,便于推广,不妨给馒头一个时尚的包装,取一个好听的名字,采集一些关于馒头有营养、对身体健康有益等方面的帖子,利用网络散发。
还可对一些办公楼聚集的地方实行定点推销,如定货量大还可以采取送货;并主动跟一些伙食团联系,让伙食团出售,增加需求总量。
风险:最怕吃不了兜着走
卖馒头,投入不大,最大的风险就是产品卖不出去。
由于馒头容易变质,冬天最多放2天、夏天最多放半天,积压馒头就是最大的风险。而馒头卖不出去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技术不过关导致味道不好,可能是位置选不好人流量小……
有效控制风险的方法就是,先开店时,每天馒头不要做多了,等师傅技术过关后、产品稳定了、客源增多了,再逐渐增加量。
选择的店面,如果价贵了风险也大,因此开始要把店开在门面便宜的地方,等小有名气再将门面搬到人流量大的地方,一炮打响。
目前市场上卖的馒头都是“杂牌军”,没有统一的品牌。既然“兄弟馒头”的名声已经出来了,再申请个商标搞连锁,想必愿加盟的创业者还是有的。
加盟最关键的是技术,建议成功者不妨开个培训学校,专门培养白案师傅,然后给每个加盟店输送人才。这样一来,加盟商自己当跷脚老板,学校也能赚银子,还能让有闲钱的人动心。
另外,只要解决了技术问题,还可以搞工厂+配送模式,在主城各主干道设立专卖点,模仿糕点厂家的模式。
点评:小馒头大商机
清华酒楼董事长曾清华:
卖馒头确实大有可为,因为吃馒头既是人们的传统习惯,现在也逐渐成了都市白领的一种消费爱好。
现在每个餐厅里的小吃,凡是跟粗粮沾边的,如窝窝头、馒头等都卖得好。不过,目前馒头的种类实在太少,如能再多增加几个品种或者花样,可能卖相更好。
记者 李琦/文 钱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