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南京隆重开幕。
江苏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
“改善民生”
成最闪亮字眼
快报讯1月27日上午,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南京隆重开幕。上午9点15分,李源潮宣布大会开幕。750名省人大代表出席了大会。
大会首先听取了梁保华省长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他的报告分为五个部分:一、2006年工作回顾;二、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三、全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五、切实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梁保华在工作报告中说,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五年。全面完成任期目标任务,实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决心倍加努力。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目标任务,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强调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做到总量增加、比重提高。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工作报告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提出重点建设“四个体系”: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大会接着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寿亭所作的关于《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决议(草案)》的说明。
主要目标
2007年江苏GDP
增长目标1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3.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这些目标中,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完成;经济增长等指标是预期性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富民指标是导向性的,要力争完成得更好些。
改善
民生
172亿!
助推社会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省财政预算安排172亿元,增长25.9%,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新增就业
八十万人
[报告摘要]
确保今年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重点,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将各项社会保险覆盖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广大劳动者,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报告点评]
省政协委员、民进南通市主委、南通大学文学院院长孙建汝教授:低收入人群享受低保的条件相对较严,不能满足这个条件而生存状况又比较困难的人群,也就是低保边缘人群为数不少,而且他们往往同时面临着住房困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建议政府能否考虑实物救济的方法,并鼓励发展慈善事业。
八十亿元
发展教育
[报告摘要]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办好各类职业学校。高等教育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今年省财政预算安排教育支出79.7亿元,增长20.1%。
[报告点评]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葛娟:报告中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增加了投入,增长量明显高于往年。可以看出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同时也是关注民生问题的一个具体体现。不过,报告中关于发展教育的内容如大学生就业等还有待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
逐步解决
“看病难
看病贵”
[报告摘要]
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造和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训,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水平。加快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小病诊治在社区、大病治疗进医院。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
[报告点评]
省政协委员、民革会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陈文垲: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医疗保障体系。首先医疗资源要合理配置,不能高度集中在大医院。其次要处理好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利益分配,让它们真正协作,而不是争夺病人。目前各界达成的共识是,政府要保障医疗公共事业,不能让医院既要赚钱富裕自己,又要承担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具体做法是切断医疗行为与医院利益之间的关联。
让群众更
有安全感
[报告摘要]
完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建设,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高度重视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加大化工、交通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减少重大事故发生。
[报告点评]
省人大代表、南京三法律师事务所主任孙勇:“大防控”体系是要构建“坏人不敢来、来了不敢犯案、犯案也能抓住”的江苏,比如很多路口设有“治安”警示标牌,让人民群众感觉安全,对犯罪分子也有警示作用。加强警务室建设则利于迅速对群众进行保护、救助。希望贯彻执行好这些内容,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平安江苏”。
科学
发展
又好又快!
提升经济发展
报告提出,必须坚持把好与快有机统一起来,下更大功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更大力气推进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提升。
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报告摘要]
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支持增加合法收入,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报告点评]
省人大代表、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副总经理王颖:百姓收入提高才能增强消费。目前江苏的经济发展很快,政府还应该继续促进百姓增收,让百姓真正体会到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要在服务业方面快速发展,让市民有花钱的地方。
做强软件
生物医药
[报告摘要]
做强做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南京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加快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生物产业,使这些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在水利、港口、航道、铁路、机场、城市公共交通和环保等方面加大投入。
[报告点评]
省人大代表、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了连云港港口的建设,这是以前没有的。政府要在水利、港口、航道等方面加大投入,说明政府很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必然要求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
建好三大
都市圈
[报告摘要]
统筹推进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沿海产业带的发展,启动新一轮沿海开发。继续推进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加快启动泰州、南京、崇启过江通道,通榆运河北段工程,南京铁路枢纽、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的建设。提升禄口机场服务能力,完成苏南机场扩建工程。
[报告点评]
省人大代表、民进徐州市委副主委刘瑞华:近几年,政府部门对苏北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苏北经济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作为徐州市的人大代表,对政府的做法非常满意,只有投入才有产出,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继续加大投入。
确保空气
水质绿化
[报告摘要]
全面完成南水北调污染防治任务,促进淮河、太湖和长江江苏段水质好转。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继续整治大气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绿色江苏”,全省新增植树造林面积150万亩,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6.8%和41%。
[报告点评]
省人大代表、南京轿子山有机废弃物处理场副场长兰召堂:报告中关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提出的方案非常好,措施也非常具体。但生态环境保护仅依靠政府的政策是不可能完成的,还要各个城镇、每位江苏居民共同努力,从自我做起。
十亿资金
助成果转化
[报告摘要]
确立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今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增加到10亿元,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报告点评]
省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委常委、东南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吴国新:以前多是注重技术引进,对消化改造做得不够。从实验室出来的成果雏形,到实际转入生产的成熟技术,中间有很长的距离。这需要科技主管部门做好成果的“孵化器”,当好桥梁。
报告亮点
首次提出“改善交通拥堵”
城市管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坚持公交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就业:将重点解决双失业职工、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社会保障:将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研究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省内跨地区转移衔接办法,并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物价的变动,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政府自身建设:要求各级政府把财力物力更多地集中到公共服务上来,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把政府考核的指标和老百姓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十件实事
48亿!办好民生十件实事
梁保华要求,今年要着重办好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以助困、助学、助老、助残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在上学、就医、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这十件实事,加上对困难地区职工养老金补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省财政合计投入48.2亿元,增长50.5%。通过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做到“四个确保”:
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有保障;
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
确保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确保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这十件实事分别为:
一、在全省城乡全面实行免收义务教育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对普通高中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一免两补”(免收学费,补助寄宿生住宿费和生活费),资助家庭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二、提高高校助学金、奖学金标准,完善助学贷款政策,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三、全面推进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以大病统筹为主,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
五、积极推进惠民医院建设,对困难群众实行医疗费减免和医疗救助。
六、全面实行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重度残疾人全部享受低保政策。
七、认真做好农村五保工作,提高供养标准和服务水平,全省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0%以上。
八、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支持力度,新建改建50个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对贫困家庭和社会福利院6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免费抢救性康复训练。
九、在全省县城以上城镇全面建立廉租房制度,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550万平方米。
十、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困难群众打官司提供有效帮助。
2006年江苏GDP增长14.9%
在“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里,江苏开启了怎样的崭新局面?“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面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
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48亿元,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5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57亿元,增长25.3%;财政总收入3936亿元(不含海关税收等612.3亿元),增长26%。进出口总额2840亿美元,增长24.6%,其中出口1604亿美元,增长30.5%。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3元,分别增长14.3%和10.2%。城镇新增就业11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全省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小康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感觉。如果光是GDP“呼呼”上涨,老百姓却看不见、摸不着,“幸福感”则显然无从谈起。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小康必须得到百姓的广泛认可”。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部署下,江苏人的幸福感如何?日前,现代快报通过96060热线回访、街头随机走访等形式,对全省400余名读者开展了“百姓幸福感抽样大调查”。结果显示,85%左右的江苏人感觉“越来越幸福”。
快报“百姓幸福感”抽样大调查
八成江苏人感觉越来越幸福
本次随机调查的受访者年龄层次在18-70岁之间,包括不同职业、身份和收入水平的人群。鉴于目前全国尚无一套统一的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指标体系,所以这次调查主要选取了与百姓日常生活和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环保、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等民生项目。
调查说明
八成居民收入增长
“过去一年,您的收入有无增长?如果有增长,幅度为多少?”对这个问题,约82%的受访者(学生除外)表示2006年与2005年相比,收入有所增长。其中,81%的居民收入增幅在20%以内,增幅为20%-50%之间的占15%,增长幅度为50%以上的为4%。
[分析]
但调查发现,物价的上涨,尤其是去年年底粮、油、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影响了居民的幸福感。对于城市低收入群体,物价上涨产生的影响更大。多数居民在对收入增长表示满意的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对物价进行控制。
“看病难、看病贵”有所缓解
您认为在过去一年中“看病难、看病贵”有无缓解?在此项调查中,60%的受访者的回答是有所缓解,35%的人认为该状况并没有改观。
[分析]
去年多次药价下调,社区医院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问题。但许多居民对社区医院并不认可。对此,政府部门正在大力推进社区医院建设,以进一步减缓“看病难、看病贵”。
“教育优先”正在加速推进
“您认为教育乱收费的现象有所好转吗?”“您认为在江苏受教育的权利公平吗?”“您觉得近年来江苏教育投入成果明显吗?”……调查显示,70%的受访者给出肯定答案;也有大约30%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资源分配还不够公平。
[分析]
去年,南京、苏州等地先行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杂费;今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杂费……近年来,江苏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但是,择校现象影响到了教育公平问题。少数地区以名校办民校、组织变相选拔考试等手段收取高额费用,也影响到受访者对教育发展的评价。
房价偏高面积还行
“您的住(租)房面积是多少?您对住房状况满意度如何?”调查显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合计为70.4%,其中城镇居民满意度低于农村。
[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8.57平方米,距离省定住房小康目标值(人均30平方米)还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南京高企的房价,要迅速改善住房的愿望很难实现。所以,从目前住房现状看,要让大多数居民提起住房也感觉幸福,还需时日。
交通拥堵影响幸福感
“您觉得出行方便吗?如果不方便的话,您认为原因在哪里?”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民对交通的满意度远远低于省内其他城市。以公交为例,仅有35%的市民表示满意。
[分析]
多数居民对出行不满意,主要是因为感觉交通拥堵。原因主要是同时开工的市政工程太多,且私家车大量增加。受访者反映,交通不便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受。
社会保障满意度较高
“您对社会保障满意吗?”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对社会保障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另有25%的受访者认为不满意或有待提高。
[分析]
农村医疗保险全面铺开、养老金、低保金等额度上调,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让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居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自然上升。
安全感满意度超过97
%“您对江苏的治安状况满意吗?”与此相关的问题,受访者绝大多数表示肯定,回答“很满意”或“满意”的比例高达97%。
[分析]
社会治安是群众幸福感重要指数。近几年,全省平安江苏建设成果显著,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状况在全国遥遥领先。不过,有专家指出,平安是“易碎品”,尤其是在社会安全指数比较高的时候,更要居安思危。
3成人不满空气质量
“您对空气质量状况满意吗?”调查显示,32%的受访者不够满意。其中,68%的市民认为空气质量较低,主要原因是施工工地多而集中,造成大量灰尘飘散。
[分析]
近几年,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由于施工工地较多且较为集中,而拆迁、建设过程中,围挡、洒水、运输渣土等监管措施做得不到位,导致建设过程中大量扬尘。此外,私家车数量增多,汽车尾气污染较大;电厂、工厂排放的烟尘给空气质量造成的污染也较大。
城市绿化得高分
“您对城市的绿化满意吗?如果不满意,您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82%的受访者表示满意;14%的受访者认为,城市绿化建设有所改善,但还不到位;4%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或没发现。
[分析]
目前城市绿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不过,有关专家表示,随着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可供建设的绿地也会越来越少。可在多方面实行立体绿化,即在房屋的墙面、阳台、窗台等垂直空间加强绿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