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人手,百岁阿婆陈素只能由同房的91岁吴兆安阿婆照顾。
昨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消除麻风歧视,共建和谐社会”。半个世纪以前,广州乃至整个广东曾经是麻风病高发地区,为了治疗这种可导致畸残的疾病,政府曾集中收治大批患者,免费为他们治疗。如今,随着医学的进步,这种集中收治的模式已一去不复返,这段历史也不为年轻人所知。而当年的患者已届风烛残年,他们过得还好么?昨天,本报记者特意探访了被人俗称为麻风村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太和住院部。
文/图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陈永华
52名居民固守“麻风村”
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太和住院部居住的,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麻风大收容”浪潮中被政府免费收治的麻风病患者。如今,这些老人均已被治愈,也没有传染性,医生对他们的称呼是“休养员”。
凌罕毅医生二十年前从当时的中山医学院毕业后,一直陪着这些离开亲人的老人家。他说,目前留院的休养员还有52人,由于该院从五年前就停止接收病员,他们可谓“最后的居民”。其中年龄最大的是100岁的陈素婆婆,最小的也有50岁,平均年龄73岁半岁,60%的人超过了70岁。这些人中,“村龄”最长的有47年,最短的也有13年。
严重畸残也得自己照顾自己
目前,对“休养员”开展更多的是老年病治疗,医务人员实行每日查房制度,市皮防所的医生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来轮岗。然而,52名老人每天只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保安照顾。老人年纪大了,毛病多,医护人员坦言“现在最担心的是护理员严重短缺,对他们照顾不够”。
受麻风病所累,这些老人的手全部是拳曲的,很多人完全丧失了抓握的能力。而二级以上严重畸残的有51人,占到98%。
记者看到,由于缺乏人手,百岁阿婆陈素只能由同房的91岁吴兆安阿婆照顾。而老人们买菜,只好托轻畸残的人骑车几十分钟去太和镇买,十分不方便。
孤独老人渴望外人多来坐坐
81岁的赖维汉老伯右腿截肢,右眼因神经受损,无法闭上眼睛。患病前,他曾到南洋谋生多年,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他在这里已经住了29年,如今只有一个年迈的妹妹住在广州,有时会来看他。
赖老伯平生最爱养猫,“他是把猫当成自己的儿女!”凌罕毅医生感慨地告诉记者,过去规定麻风病患者不能生育,麻风村的老人们无儿无女。
多年脱离社会,使他们和亲戚的联系几乎断绝。这些步入风烛残年的老人虽然有医护人员的照顾,心里的孤苦却无法消除。
“老人们非常渴望社会的关注。”医护人员说,这几年来,医院曾经组织老人们去看广州新建的展览中心和市容市貌,每当有志愿者过来探访,老人们就表现得格外高兴,但这样的次数还是太少了,一年不过几次。
全国现症麻风病人6000余人
广东流动人口防治难度增大
本报讯(记者郑伟庭、任珊珊通讯员粤卫信)记者从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获悉,广州市已于1998年基本消灭麻风病。最近几年,广州市虽然有新发病例,每年新发病人数略有波动,但整体发病率仍然在基本消灭水平。
去年至今广州新发现麻风病患者8例,治愈4例,现有麻风病病人32名,其中包括复发的2例。流动人口中发现麻风病人13名。40多年来,广州市共发现麻风病患者11386名,历年累计治愈病人9862名。
随着有效防治药物的发明和治疗手段的改进,如今的麻风病已没有当年那般面目可畏,属于可治愈的疾病,且只要治疗及时,就不会留下肢体畸残的后遗症。而广州市新的患者,更不用像当年那样集中隔离,只需接受“居家隔离治疗”即可。
另外,记者从广东省卫生厅获悉,截至去年年底,广东麻风病新发患者119例,发现率为十万分之零点一五。至2006年年底,全省现症麻风病病人306例,患病率为十万分之零点三九。
广东省是麻风病高发省份。据广东省卫生厅通报,全省累计登记的麻风病例95528例,占全国登记总数的20%,列全国第一位。
据介绍,广东麻风病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全省还有惠来和雷州两个县、市未通过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省级考核,部分已通过考核的地区麻风病疫情又出现反弹,全省流动人口中的麻风病例也不断增多,增加了控制传染源的难度。目前全省麻风院村收容的3303名康复者中,二级以上畸残生活不能自理的有2658人,约占80.5%。
又讯据新华社电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昨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国约90%的县(市)麻风病患病率已控制在十万分之一以下,现症麻风病人数由建国初期的约50万人减少到现在的6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