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每年春节高校留校大学生中贫困生占40%。为省下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他们寒假留校去打工。我们愿伸出双手,帮助贫困大学生回家团圆。即日起,本报联手安利日用品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推出“送100名贫困大学生回家过年”活动,免费提供车票。同时,还启动“时报助你勤工俭学”、“结对子到市民家过年”等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本报陆续推出贫困生感动故事。
郭凯生激动地告诉家人自己可能要回家过年 本报记者 姚波 摄
“离家3年,我好想回去看看父母”
姓名:郭凯生
性别:女
年龄:21岁
院校:重庆大学
家庭地址:河北邢台
家庭情况:父母、哥哥
随着寒假临近,许多大学生都打点行装准备回家,但重庆大学的大三女生郭凯生和平常一样,全身心学习偶尔做兼职。因为家庭条件艰难,上大学以来,她已3年没回河北老家。
郭凯生说:“不回家可以节省点钱,其实很想回家,很想见父母和哥哥。”
小学毕业就差点辍学
2004年,郭凯生被重庆大学城环学院录取。可通知书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欢笑,因为哥哥上大学,家里已背上巨额债务。郭凯生的家在河北省邢台的一个偏远山村,父母靠务农养家,母亲患病还要供她和哥哥读书。郭凯生说,小学毕业时就面临辍学,因成绩优异,在老师帮助下又继续上学。
家庭经济上的困难并没有减弱郭凯生对知识的渴望。从小学到中学,郭凯生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上高中开始,我就很少回家了,因为当时回家一次需要10元左右,而每月生活费是30元。”
当临时工筹生活费
郭凯生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她的学费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而得。为找生活费,郭凯生一直利用课余在学校图书馆做临时管理员,还做家教,每月能挣到300元。“每个月不多的生活费,郭凯生还要留下一部分给父母,因为妈妈近60岁了,而且有心脏病。”由于家庭窘迫,母亲几乎不吃药,这使得郭凯生特别难受。
家虽穷,郭凯生的心态却很平和,也不怨天尤人。据了解,郭凯生大学期间,除了自己的本专业成绩优异外,还辅修了会计学本科,即使在假期,都把所有时间用来学习。生活艰辛,但郭凯生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逃避了,现实还是如此,还不如正面面对,这样才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
又快过春节了,郭凯生看着周围的同学陆续回家,心里也很羡慕。“我也想回家看望父母和哥哥。哥哥上高中时曾回家一次,我当时为省钱没回去,大概4年没见到哥哥了。”此时,郭凯生朴实的眼神中充满了一丝渴望。实习记者 董杨
本报三大活动帮助贫困生
最近几天,记者在市内各高校作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分之一的大学生都有寒假没回家的经历,其中家境贫寒的学生占四成左右,部分学生二三年都没回家。以重庆大学为例,每年在校过年的大学生不少于1000名,保守估计也有40%~50%是因经济困难。
即日起,本报联手安利推出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帮助盼望回家过年、自强自立的贫困大学生。
活动一:送贫困大学生回家团圆
如果你是一名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因家庭贫困,一张回程的车票挡住了你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路,我们愿意帮助你实现回家的愿望。只要你拨打本报热线66099999讲述你的生活故事。我们核实情况后,将由安利公司志愿者团队免费提供往返车票。
“帮百名贫困大学生回家过年”活动不仅有免费往返票赠给,另外,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还将全程免费接送贫困生。
主城除北碚以外的8区高校,将有重庆市出租汽车总公司的出租车在约定时间内送贫困生到车站;而北碚的高校学生,在纳入我们的帮助范围后,也可在约定好的时间里免费乘坐公交5公司大巴车到主城车站。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将全方位为贫困大学生服务,给予温暖。
活动二:寻企业助贫困生勤工俭学
如果你为了赚取下学期的生活费,不得不利用寒假时间打工,你也可拨打66099999展现专长,我们将尽快联系企业,帮你牵线搭桥找工作。
我们更希望热心公益活动的企业,愿意提供职位帮助贫困学生勤工俭学,请拨本报热线66099999,我们将为你和大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活动三:请市民邀贫困学子过春节
如果有贫困生决定春节留在校园,但又感到孤独;如果富有爱心的市民愿意邀贫困学子一起过春节,都请致电本报热线66099999。
本报记者 龚予 胡腾 肖瑶 实习记者 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