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李斌)精美的石笋会“说话”。中国科学家通过破译蕴藏在“千年温度计”北京石花洞石笋中的奥秘,重建了2650年来(公元前665年至1985年)北京的夏季(5月至8月)气温曲线,发现自从公元1600年以来,北京地区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 |
一张和朝代相互对应的气温变化表上,一条绿色的曲线时上时下。研究表明:战国中期、两汉、隋至盛唐、宋至元代及清朝晚期以来,北京地区比较温暖;春秋中期、战国后期至西汉前期、南北朝、中唐至五代、明至清朝前期,北京地区较为寒冷。
1995年以来,在北京市房山区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北京市地质调查院等单位的专家,在我国北方最宏大、沉积类型最丰富的岩溶洞穴北京石花洞开展了洞穴石笋气候记录和洞穴环境变化的长期研究。
专家们在洞穴中取到一根近20厘米高的圆柱体石笋,将石笋切开并磨制成薄片。显微镜下,清晰可见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生长层,厚度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仿佛一部编年史书或者“天然时钟”。
科学家将石笋研究数据与气象记录数据进行比对,重建了北京城2650年来的夏季气温曲线。
气温为何仅仅重建到1985年?科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北京石花洞在1986年向游客开放,洞穴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影响了石笋的沉积。
北京石花洞“最老”石笋的“岁数”已超过40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