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桐副市长在接受采访时,耐心倾听记者的提问。
去年6月,赵凤桐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市副市长,负责北京市教育、科技等领域工作。在他就任的半年多时间里,发展职业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自办校进行规范整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举措,都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两会期间,赵凤桐副市长接受了记者专访,对市民关心的教育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关于义务教育
“小升初”坚持就近入学
记者:老百姓非常关心孩子如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在这方面市政府是否有新的举措?
赵凤桐:这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
小学、初中就近入学,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的原则,北京也要贯彻。但问题在于,目前区域教育资源还存在不均衡,老百姓总想去好的学校。我们总体上是不支持择校,但个别选择也免不了。政府将通过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提高各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薄弱校建设。力争到2010年,所有中小学在硬件配备上都能达到办学标准。
记者:老百姓对择校问题的反响也很大,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赵凤桐:我认为,小学在哪儿上问题不大,一些所谓的名小学也不见得比一般小学好多少。主要是一种心态,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如果说上高中挑选一下还可以理解,但小学就开始择校大可不必。
记者:今年在小学入学和“小升初”方面政策会有变化吗?是否还采取电脑派位、划片入学等方式?
赵凤桐:没有变化,按照教育部要求就近原则,主要采取划片入学的方式,电脑派位不做要求,各区县视具体情况自主确定。
关于打工子弟校
打工子弟校今年继续整改
记者:去年政府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读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今年是否还有具体的设想?
赵凤桐:北京市一直按照中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以流入地管理为主。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读问题上投入不少,也做了很多工作,应该说也见到一定成效。
我的总体想法是,让所有孩子在安全的环境里受到良好教育,一定要安全,不安全的话谈不上受教育。这是前提,不管是公办和还是民办。我最大的希望是,所有学生在安全环境里受到良好教育。今年还会这么做。最近想总结一下这几年的做法,采取一些调查研究,听取一些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意见,看看他们对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问题有什么想法。
部分打工子弟校将得到帮扶
记者:去年各区县都取缔了一批流动人口自办校,这项工作今年还会推行吗?
赵凤桐:今年还是会对一部分确实存在重大安全卫生问题的学校进行逐步取消,来帮助他们整改。
记者:取缔工作有没有时间表?必须要在今年完成吗?
赵凤桐:要逐步推进,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这些学校可能办学办了几年了,马上关闭也不太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是否意味着今年有部分没有取得办学资格证的学校会得到政府帮扶?
赵凤桐:有一定基础条件的还是帮助他们,包括跟他们一起来整改不安全的校舍环境,改善他们的办学条件。
记者:这些学校会合法化吗?
赵凤桐:要逐步来。一所学校要达到基本的办学条件,不是要求必须要有400米跑道、教师有高学历等,与公办学校不是一个标准。但是,要达到基本的办学条件,首先是建筑安全、卫生安全、防火安全。同时,教师的师资也得达标。
记者: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打工子弟学校的审批不再是完全停止了?有可能还会审批一批?
赵凤桐:目前没有放开,适当的时候要根据最低标准来审批。
记者:有计划吗?
赵凤桐:正在研究,不是说对所有的学校都批准,都批准是对学生和家长的不负责任。
公办校完全有接收能力
记者:您认为在推行整顿打工子弟学校工作中,难度在哪里?
赵凤桐:最大难度是,在外来人口比较聚集的地方,规划中不能建学校,但学校又一定要建,这就是矛盾。此外,少数学校规模太小。我们会尽力帮助这些学校。
记者:是不是给家长做工作和宣传也是比较难的?
赵凤桐:就目前所有在流动人口自办校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来说,公办校都有能力接收,但是有些流动人口子女家长习惯了就近经商、务工,小孩也就近读书,这是个思维习惯。如果我是这些家长,我为子女以后考虑就不会这样,不一定要出门就上学,就地就摆摊,这是对子女的不负责任。
现在在未经批准的流动人口自办校就读的学生还有9万多人,这些学生北京的公办学校都能接收,各区县都有具体方案。但是部分学生就是不去,原因很复杂,这方面还需要政府多做工作。
关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年内出台
记者:北京近年在职业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今年还会有更大的动作吗?
赵凤桐:有。今年要制定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现在这个规划草案都有了,今年很快就能出台。
记者:规划将涉及哪些方面?
赵凤桐:包括办学规模、教师培养、学生数量以及设置一些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等,同时制定出台7个配套政策,如对职校学生进行减免学费等。
中职学费有望减免三分之一
记者:减免是针对困难学生,还是所有的职校学生?
赵凤桐:总体减。所有中等职业学校都降低学费,由政府补贴。
记者:减免的幅度有多大?
赵凤桐:初步考虑减免学费的1/3,但这一方案还需通过政府办公会讨论,争取尽快实施。
自主招生高职增为10所
记者:如何解决职业学校生源问题?有没有考虑采取措施提升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
赵凤桐:计划采取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方式。北京已在部分学校开展5年制高职试点,学生初中毕业进入5年制高职,毕业后就能拿到大专文凭,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有一定吸引力。这种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学历层次,又拓宽了技能知识,今年这种方式将进一步扩大。
记者:去年北京已在3所高职进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今年这个工作还会继续吗?
赵凤桐:还会继续,而且范围将扩大到10所。
记者:10所学校以民办为主吗?
赵凤桐:有民办也有公办。差不多“五五分”。选择这些学校不是看民办还是公办,主要是看学校办学质量、管理水平,民办学校也有管理比较规范的。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关于教师工资
教师工资有望取消城乡差异
记者:教师工资改革也是社会很关注的问题,有没有具体设想?
赵凤桐:这次改革是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一部分,想通过这次教师工资改革,让教师普遍增加收入,月工资人均增长300元左右。
记者:学校间差异怎么解决?
赵凤桐:校际间的差异是历史形成的,不是马上能解决的。通过这次工资调整,要解决城乡统筹问题。比如同班的毕业生,分到怀柔和西城当老师工资都一样。
记者:有可能吗?
赵凤桐:问题不大,正在做方案。工资投入靠市、区两级财政来解决。解决城乡统筹问题,就像现在北京市的公务员,级别一样工资就一样。这次教师工资改革也基本想达到这种状态,实现城乡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收入。目前考虑先拿西城区做试点。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工资的分配跟学校脱离了?以前依靠学校自筹的那部分结构工资会取消吗?
赵凤桐:结构工资问题很复杂,现在不可能一下解决,现在主要是解决来源问题。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就是争取不要靠学校收费,但是现在学校差异太大,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逐步研究。
人物印象
亲民市长有问必答
朴实、平和是赵凤桐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尽管是第一次与赵副市长见面,交流中却更像是与一位熟悉的长辈在聊天。每次提问,他都会侧着头耐心地倾听,等记者把一个问题说完了才开始回答。
回答问题时,赵副市长喜欢用短句开头,但又不会把一个问题过于简单地阐述。他谦和、平缓的语气中透着果敢,说到兴起时,还会习惯性地举起手,做一个坚决往前推的动作。
27日下午,赵副市长第一次参加昌平代表团的小组会。看到老区长到来,代表们纷纷上前问候,有的代表还拉着他合影留念。这时的赵副市长总是站在一边安静地笑着,话不多,带着他特有的一种亲切。
从昌平区区长到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尽管角色转换才过去短短半年,但从赵副市长的言谈中已感受到他对教育领域的深刻思考。流动人口子女就读要讲安全、城乡教育要统筹发展……在赵副市长描绘的一幅幅教育蓝图中,北京的教育相信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