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红楼》“口味”独特众说纷纭,专家认为“现代化”还不够彻底
本报讯记者邓琼、实习生丘映旻报道:广州芭蕾舞团的《梦红楼》上周末首次公演即成热议话题。昨天,一众舞蹈界、文化界的专家齐集研讨该剧,出人意料的是,几乎没有人对这部舞剧的离经叛道提出异议,相反,专家们觉得它的“现代化”还不够彻底。
宝钗和黛玉要像时代女性?
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觉得,《梦红楼》(舞剧)能把年轻人带到《红楼梦》里十分可贵。但剧中关于现代人对原作中各种社会关系的理解不够多。他还为《梦红楼》“支招”:不要只是一个阳光大男孩进入“太虚幻境”,而应该让黛玉、宝钗等主要人物的“现代化身”都与“宝玉”一起整体无意识地融入,从而体现他们对新、旧社会秩序的应对。此外,黛玉与宝钗在剧中的形象比较接近于原著,但编导可以像表现宝玉一样,加强体现两位女性时代感,例如加入情人节的情节,加强剧目的时代性。
不如改名“阳光下的石头”?
于平还建议,不妨《梦红楼》再改名为《阳光下的石头》,因为《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而且《阳光下的石头》更有时代气息,能带来更好的市场效应。他还非常大胆地提议,不妨突出“街舞化的芭蕾”,因为街舞是流行文化,它青春、时尚、前卫而且不俗气。年轻人一般通过自己的时代记忆来理解剧目,古典美女们的斗牛可能并不属于现今年轻人热衷的流行文化中的一种。
宝玉敢爱敢恨不能放弃黛玉?
著名舞蹈演员舒巧虽已年过七旬,但是她的分析非常“年轻”———她觉得现代人眼中的宝玉应该穿牛仔裤,敢爱敢恨,不应该像原著中那样放弃黛玉,这样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她还提议,参考MSN里的聊天动漫改造剧目,让年轻人都熟悉的聊天动漫人物出现,不应该还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因为他们不再流行。
颠覆有理或可成为经典?
中国舞蹈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冯双白认为《梦红楼》整部戏剧由始至终都有一种颠覆的意味,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作曲家刘盢是《梦红楼》的音乐作曲,他认为《梦红楼》完全有潜力成为经典剧目,因为它在陌生化与多媒体的运用方面都很有新意。广东是一个文化很活跃的省份,只要有耐心,再给《梦红楼》一段时间,慢慢地雕琢,就有可能成为经典。
图:《梦红楼》情节怪诞 宋金峪/摄
(侯颖/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