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科院发布2007年北京社会蓝皮书和经济蓝皮书 与全国民生问题之首“看病难看病贵”不同———
本报讯目前,高房价是北京市民关心的三大民生问题之首。
北京市社科院、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上午联手发布2007年北京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在北京市民眼中,三大民生问题分别为:房价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而根据此前发布的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中国居民眼中最突出的三大民生问题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住房价格过高则位列第七位。
不难看出,北京人对于高房价的感受要强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人们。
蓝皮书预计,2007年,北京的房价仍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大,房价将趋于稳定,预计将于2-3年后开始下降。
2007年北京社会蓝皮书告诉我们: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北京人加班时间平均每天增加了39分钟,探亲访友、做家务和睡眠的时间少了。
专家还分析说,眼下学历越高的人睡眠时间越短,收入越高的人做家务的时间越短,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上网。
北京·高房价
北京房价持续上涨
负担远超标准水平
2007年北京经济蓝皮书指出,房价上涨可能引发民生问题及金融风险。
房价持续上涨将提高房价收入比,增加居民的购房负担,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的购房需求更是难以得到满足。
蓝皮书举了个例子:如果用2005年的户均收入,以2005年底的价格,要买一套满足2005年人均建筑面积的住房,需要全家不吃不喝11年。而2006年,比北京居民收入水平更高的上海房价开始回落时,北京房价仍旧疯涨。
据统计,2006年前三季度,北京的房价收入比已经高达13.55,远超出国际公认的3-6倍的适宜比例。可见,北京的房价相对老百姓的购买能力来说,确实太高了。
2007年上升空间有限
2-3年后将开始下降
2007年北京经济蓝皮书分析指出,解决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区分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
具体说来,对于高端市场,价格高一些也无所谓;而对于低端市场,关键在于让更多老百姓买得起房。这正是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症结所在。
2006年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也正是要致力于提供老百姓买得起的低端房子。目前房价没有下降,反而依旧上涨,那是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有一定的时滞过程,一般在一年半之后有效果。
而在目前高房价的情况下,在“居者有其屋”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在以往宏观调控政策失灵的经验之下,人们担心房价会进一步上涨,因而甘愿“前赴后继”做“房奴”。
不过,经济蓝皮书预测说,北京市房价仍然有一定的上升比例,但上升的空间有限,房价将逐步趋于稳定,并于2-3年后开始下降。
权威解析
房地产的四大“不对称”
根据北京房地产协会蔡金水、温洪璋等人最新完成的研究报告,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四个不对称”。
第一是价格与人们收入不对称。因为买一套房子,需要十几年甚至一生的全部收入才能买得起,所以七成人买不起房。这正是造成当前人们对房价不满的根本原因。
第二是信息不对称。开发商说地供应少,盖的房少了,老百姓需求大了,所以房价必然涨。但实际上所有统计数据都显示,北京商品房供应量是潜在过剩,而不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