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面大鼓雷鸣般骤然响起,鼓点倾泻、音符飞溅,怒吼的《黄河船夫》传递出黄河儿女奋发向上、豁达乐观的豪迈情怀:闯激流、越险滩、冲破万重浪……铿锵雄健,变幻莫测,令现场观众如醉如痴。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就出现在1月23日中华鼓乐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演出者是上海东绛州鼓乐团。
身着对襟,头戴毛巾,健硕的黄土高原汉子,地道的山西绛州鼓乐,为何与上海扯上了关系?我们与鼓乐团团长权军民的对话由此展开。
到大上海寻求梦想的舞台
“绛州鼓乐具有上千年的历史,2006年又成功地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下第一鼓’的美名传遍天下。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鼓乐的环境中,可以说血液里都流淌着鼓乐的韵律。”权军民自豪地说。“黄土乡间是我们的根据地,这没错,但我们也需要更大的舞台。经济和文化是相互促进的,上海成熟的经济环境,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基础和平台。我们选择上海是有充分的理由和深厚的市场基础的。”
于是,几经周折后,“上海东绛州鼓乐团”半年前在上海注册成立了。
这个新兴的鼓乐团决心充分利用上海良好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平台、文化市场,将绛州鼓乐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可是你们选择上海作为发展基地,鼓乐这种民间艺术离开了地域文化的滋养,岂不是成了无源之水了吗?”记者关切地问。
“绛州鼓乐的根在山西,虽然我们在上海注册,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和老家割断了联系。我们的成员都来自新绛(古称“绛州”),能有一个更大的舞台,他们蕴藏的艺术热情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他们正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看来,权军民对上海舞台充满了信心。
在鼓声中搭起友谊的桥梁
绛州鼓乐这一艺术形式,是靠各个鼓乐团来传承的,虽然大家都是在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向世界各国人民介绍中国的民间艺术,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不可避免。各个表演团体之间,存在着“物竞天择”的问题。没有其它出路,唯有自己做得更好。
上海东绛州鼓乐团成立后,投资数十万元,制作了大批精美的鼓、配合曲目所需的各种铜管器乐及演出服装,可适合各种场合、规模的演出。半年多来,他们参加了中韩两国民间鼓乐交流会、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交流会、第2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多项活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强烈反响。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绛州鼓乐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中国观众非常欣赏这种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许多外国朋友也赞不绝口。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白发苍苍的日本老先生亲自上台献花,他动情地说:“好久没有从心底拍手了,让我们通过音乐加深友谊!”
以最好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绛州鼓乐凝聚和沉淀了黄河儿女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其演奏技法多姿多彩,十分丰富。权军民表示:“这些传统技法,我们要好好地继承下来。”同时,一个古老的、传统的民间乐种,通过创作注入新的生命力,这是创造性的继承,是最好的继承。只有推陈出新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绛州鼓乐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目前的演出形式和内容还不够丰富,致使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世纪的发展难以取得更大的突破。”权军民认为,唯有借助“剧”这一最高舞台艺术形式,才能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凸显,并促使鼓艺得到大发展。“现在我们正在排练首个大型原创鼓剧——《霸王别姬》,这是我们为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所能采取的最好方式。”
据悉,鼓剧《霸王别姬》将采用世界先进的舞台技术,融合文学、绘画、舞美、灯光、服装、化装等现代舞台元素,向世界展示中华鼓文化的精髓。
目前该剧剧本已经全部完成,并完成了版权登记,演员方面也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今年七八月份就有望推出。“希望能为弘扬民族文化做点事情。”从权军民坚定的目光,我们似乎看到了绛州鼓乐这一古老技艺发出新光芒的希望。
链接
绛州鼓乐统指流行在山西省新绛县的锣鼓乐和吹打乐,因新绛县昔称绛州故得其名,在初唐时期便以“擂大鼓”而闻名天下。花敲鼓在绛州鼓乐中最具代表性,它所使用的乐器是多面形制不同的鼓。现有十几种敲奏技法,包括击鼓边、敲鼓边、墨鼓钉、蹭鼓面、打鼓帮、抽鼓皮、磕鼓环、碰鼓架、单槌滚、双槌擂、槌相搓、槌相击、槌相打、捶相挑等。绛州鼓乐演奏起来气势磅礴,粗犷豪放,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具有浓郁地方风味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