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重庆晚报

吴追17岁哥哥回乡的路好漫长(组图)

  故事导读

  八岁孤儿吴追的哥哥终于找到了。17岁的哥哥吴燕在杭州打工,靠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

  “不是想抛下弟弟,我实在无能为力。”说这话时,吴燕哭了,他已经知道了弟弟的处境。“人们无意指责你,你还是个孩子,本身也不容易。”听了记者的话,这个还没成年的男孩稍显平静。他用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粗糙大手抹干眼泪,哽咽着说:“我争取今年回重庆陪弟弟过年。”

  但回乡的路似乎很漫长,他要先努力挣足路费……

  “哥哥,你在哪里?你不要我了吗?”就在吴追不停呼唤哥哥的时候,记者终于找到了他远在杭州打工的哥哥吴燕。


  不再寒冷、不再无所依、房屋不再漏雨、衣服不再湿润、一日三餐不再让自己操心,这些,都是吴追以前躺在湿润、冰冷的床上做梦的情景。当一切成为现实之后,吴追的梦中还有哥哥。那个丢下他一去不返的哥哥,那个让他多少有些怨恨的哥哥。

  在当地政府多方打听下,一个村民拐了无数个弯,终于知道了吴燕的去向——2006年初他到了杭州打工。

  为此,渝杭两地记者迅速联动。昨天中午,杭州《钱江晚报》记者王燕平终于在杭州上城区抚宁巷66号的建筑工地上,找到了正在弯钢筋的吴燕。

  这里距西湖仅1公里,吴燕却一次也没去过西湖。工地上的苦少年

  那是一双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手。骨节很大,手指很粗,开着一条条冰口

  杂乱的工地,一堆钢条旁,17岁的吴燕正和工友一道,使劲地弯着一根小手指粗的钢筋。他显然已使出了吃奶的劲,但钢筋只微微动了动。“再来,使劲!”二人将破旧的帆布手套向上扯了扯,又咬着牙握紧了钢筋。

  昨天中午,杭州的气温为零下0.4℃,吴燕只穿了一件内衣和薄薄的夹克,下身穿了一条牛仔裤。他说不冷。夹克和牛仔裤都是从旧货市场买的,5元一件。他也有件毛衣,但舍不得在干活时穿,那是超市打折时买的,25元。棉被是别人给的,宿舍内别的工友都有,他却只垫了木工板、竹凉席和一条薄毯。

  寒风中,吴燕瘦削的身子显得愈发单薄,一张脸冻得通红,嘴唇干裂。当他脱下手套,记者看清了那双手。那是双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手。骨节很大,手指很粗,开着一条条冰口——深深的纹路里嵌着洗也洗不掉的黑黑的东西。吴燕在这里干了近一年,工作就是机械地截断或折弯钢筋,每天经过他和工友手头的钢筋至少有七八吨。别人每半天就要换双手套,但他要一天或两天才换一次,即便这样,每月光买手套就要100多元。吴燕说,这双手就是这样炼成的。

  “你知道弟弟现在的情况吗?”正干活的吴燕突然一颤,想说什么,却支吾着说不出来。当记者言明无意指责他,因为他也是孩子时,吴燕神情才放松。他喃喃地说:“我很想弟弟,他那么小……”他随即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四年辛酸打工路

  只要哪里有活干,吴燕就往哪里去,曾经三根手指被机器压伤

  由于家里穷,吴燕仅念了小学。13岁时,他就跟爸爸到云南打工,辛苦干了一年活,老板却不肯给工钱,父子二人只得回到重庆。14岁的吴燕干起了泥水工,这年,弟弟吴追5岁。

  2004年,吴燕来杭州打工。没多久,传来家里失火的消息,他匆匆赶回重庆,帮父母重新修起了简陋的房屋。2005年,父母先后去世,吴燕和弟弟相依为命,吃不饱饭是常事,更别说上学念书了。“那时房子就开始漏雨了,因为房顶只盖了预制板,没做防水。没想我走后,越来越严重了。”

  2006年春节刚过,吴燕就把弟弟托付给了大伯,只身到杭州打工:“我想弟弟有大伯照顾,我留在家里也挣不到钱,不如出去闯闯。”出去的时候,吴燕刚满16岁。

  只要哪里有活干,吴燕就往哪里去。一开始,他到临安的一家纸厂打包,但厂里活很少,一个月只能干十多天。两月后,他跑到杭州市区,先跟别人学了一星期的木工。因为师傅嫌他笨,他只得到景芳五区一个工地学钢筋工。结果没干多久,三根手指就被机器压伤,休息了1个月。

  虽然做钢筋工要简单一些,但仍有许多包工头嫌他太笨,加上他身体单薄,更加看不起他,这让吴燕觉得很自卑。至今,吴燕已换了五六个工地,现在的这个工地是上月刚来的。

  每天一碗豆腐下饭

  吴燕说,他每天都是这样吃,一碗豆腐或是一碗白菜下饭,一周吃一份肉

  每天早上6点半,天刚蒙蒙亮,吴燕就得起床,因为7点要准时上班,一直到傍晚才能收工。

  “现在,我一天能挣45元,但要吃饭、要买手套。而且,并不是天天有活干。”前段时间,杭州阴雨天差不多持续了半月,吴燕这个月才干了七八天活。吴燕说,他没事时就胡思乱想,想爸爸妈妈,想弟弟,想回家,但又不敢跟家里联系,因为自己没挣到钱,回家也没用。

  工地上,有些年纪相仿的工友的家就在杭州郊区,吴燕曾受邀到他们家去玩过。别人家里都有父母,触景生情,他就躲进厕所哭。之后,他再不去别人家玩了。

  一起弯钢筋的杨宗国是重庆綦江人,也是吴燕在杭州最好的朋友。他说,吴燕性格内向,平时很少说话,也从不跟他讲家里的情况。

  另一名叫杨程的工友来自重庆酉阳,没活干时,他和几个老乡就经常结伴出去玩电子游戏,但吴燕从不跟他们出去玩,他舍不得坐公交车的路费。

  昨天中午收工后,记者随吴燕来到工地食堂。他只打了一碗豆腐、一大碗饭。吴燕说,他每天都是这样吃,一碗豆腐或是一碗白菜下饭,平均一周才敢吃一份肉。

  吴燕说,他一直觉得自己很辛苦,知道弟弟每顿吃盐拌白干饭后,他才知道自己多么幸运,至少每周有肉吃。“不晓得弟弟好久没吃过肉了。”说到这里,吴燕深深低下了头,一双筷子在碗里翻来翻去搅和着,眼泪滴在粗糙的碗里。

  对不起弟弟

  “不是我不想回去,只是我现在自身难保,回去又有什么用呢?”

  “不是我不想回去,只是我现在自身难保,回去又有什么用呢?唉——”说起弟弟,吴燕语气有些无奈。他说,他到杭州不久,曾给大伯汇了500元钱,那是找工友借的,那时弟弟还住在大伯家。之后,他很少跟家里联系。不知道弟弟离开大伯家一个人生活,不知道弟弟每天只吃两顿盐拌饭,不知道弟弟每天睡的是湿润冰冷的床。

  “我也想弟弟,觉得对不起他。可这又有什么用,我能做什么?”听到弟弟常常尿床,吴燕眼睛更红了:“他还是个孩子啊,虽然我也只有17岁,但我是哥哥应该照顾他。”吴燕再次陷入深深的内疚中。

  那个贫穷的家,是吴燕每天都在思念的地方。就是因为没钱,久而久之,吴燕怕跟家里联系,怕回家。他怕无颜回家见弟弟,怕拿不出钱供弟弟上学。踏上回乡的路,这是他离家1年来梦中常有的情景,但梦醒后,他又不敢去想。

  听说有好多好心人正在给吴追捐钱,镇政府也为弟弟解决了农村低保和五保户待遇,每月有230元钱。吴燕一脸感激,他委托记者向所有关心吴追的热心人表示感谢。

  吴燕说,他现在知道了弟弟的情况,会尽快回家看望弟弟,梦了一年的回乡路实在太漫长,但毕竟快成真。不过,他很快又沉默了:“我现在的积蓄不多,只够单边路费。”最后,吴燕向记者保证,他会努力挣路费,就算是借,也要借足路费,争取今年回家陪弟弟过年。

  首席记者 周立 实习生 彭璟 《钱江晚报》记者 王燕平 林云龙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燕平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