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一个月前召开的党代会上,还是眼下正在召开的“两会”,如何搞好新农村建设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无论是党代会报告,还是政府工作报告,“建设新农村”的字眼应当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人大代表孙建邦:项目带动促进农民增收 如何使吊庄地区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进行?首先要抓农民收入、发展生产。
近年来,金凤区良田吊庄地区大力实施了扶贫开发项目,搭建了日光温棚。目前,良田吊庄地区已建成二代温棚4万多间,实现了家家有项目,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去年,良田吊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较3年前翻了一番,但距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的标准仍有一半的差距。今年良田吊庄地区要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争取2010年建成温棚10万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地区都存在项目投入资金不足、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在良田吊庄地区这个问题也比较突出。此外,农业服务体系上面政府还需加强指导,为农民发展项目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信息支持。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农民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吊庄地区农村,经常会出现家庭因病返贫现象,希望建立相关的基金会,对这样的家庭给予救助。晚报记者刘威马燕
政协委员王丹华:校舍易建良师难求 “农民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要提高其素质关键在教育,从孩子抓起,‘下一代’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提到农村教育,政协委员、民革银川市委会主委王丹华深有感触。
他说,近年来,政府的投入和民间的捐资助学,使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但是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仍不够合理。校舍易建,良师难求,农村学校当前最紧缺的就是师资,尤其是缺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目的教师,由于师资力量跟不上,致使一些课程无法开展,影响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城带乡是补充农村师资力量的一个重要源泉。”王丹华建议,城市教师轮流下乡支教要形成一项制度,以此作为晋升职称的硬指标,要特别注意选拔一些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给农村带去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最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还可发挥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下乡支教,并加大对农村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晚报记者吴丽丽
人大代表马忠;农村公交发展需要“规范”和“规划” 近年来,乡村道路建设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为农民出行带来诸多方便,与之相应的乡村公交等农村公共事业也发展迅速,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班车工程,让农民得到了直接的实惠。
不过,目前农村公交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比如一些农村公交还做不到进站规范化,部分车辆是在一些重要路口停靠,进站率太低,影响了乡村的道路交通秩序,交通和运管部门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有些人提出来,农村的“招手停”现象不规范,应该进行整治,我认为这样做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过去庄点的建设形成了住户分散的局面,今天的现状虽说有弊端但方便农民出行,不过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下一步农村庄点规划上,一定要科学合理,规划好了就可以解决好这些问题。晚报记者刘威马燕
政协委员高扬:文化体育戏份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文化体育建设,而且文化体育的‘戏份’非常重。”政协委员、银川市体育局局长高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谈到如何发展农村文化体育工作时,高杨提出:首先,要兼顾城乡文化体育平衡发展,加快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同年龄段农民文化学习、体育锻炼的需求。其次,大力支持和发展一些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要通过门球、篮球、健身秧歌等文化体育项目的带动,让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起来。第三,加快农村文化体育组织的建设,通过建立门球、篮球、健身秧歌协会及农民文化学习小组等组织,保障农村文化体育活动长期开展下去。第四,开展农民体育健身的指导和培训,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授科学健身知识,指导农民进行安全健身活动。晚报记者薛光平
政协委员张文:农村卫生向城里看齐 “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我们欣喜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已经越来越重视农村卫生的建设和发展。”政协委员、银川市卫生局副局长张文说,近年来,我市从落实乡镇卫生院公益性地位、乡村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提高乡村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建立农村卫生新机制入手,全面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使城乡卫生得到了一体化发展。
张文指出,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仍制约着农村卫生的发展,政府应着力解决乡村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并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农村卫生的服务水平,同时,使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形成一项固定制度。
“农民缺乏卫生知识,保健意识差,慢性病、老年病在农村正呈现多发趋势,我们已经开始尝试为农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张文告诉记者,在城乡卫生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居民将会和城市居民享受到同样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晚报记者吴丽丽
人大代表赵辉:最重要的是改变农民的观念 在很多人眼里,新农村建设就是把农村的房子建好、路修好,其实不然,它应当是一项系统工程。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教育好农民、引导好农民。政府应该做好服务工作,让农民打心眼儿里感觉到政府确实是在为他们着想。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物质上的,更体现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去年,西夏区兴泾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地区经济基础仍比较差,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因此,政府的服务、教育、引导工作是最关键的,必须要让兴泾镇农民把以往那种靠天吃饭的想法彻底抛掉。只有观念改变了,才能正确把握机会,走向市场。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政策对落后地区还应进一步倾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与其它地区相比,吊庄地区农民在生产技术、资金上也存在很大差距,政府要在这些方面再多做些工作,为农民们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晚报记者刘威马燕
政协委员徐宏波:别让农村环境在建设中“受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保护农村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决不能在建设的同时,破坏了农村环境。”谈起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话题时,政协委员、宁夏易林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宏波谈了自己的看法。
徐宏波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是一个学生面对一张白白的画纸,如何去下第一笔的问题。第一笔出彩了,整张画就可能成功,第一笔下歪了,有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我国在盲目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城市环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仍然是发展农村经济,切不能再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而应该做全盘考虑,定远景目标,盯长期效应。徐宏波认为,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为主,农业研究部门都在努力探索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路子,一些项目已经在各地农村试验成功,并推广开来。宁夏是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第一个试点省区,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双赢路子,这一举措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有力地结合了起来,其中利用畜禽粪便建立沼气池、秸杆还田、沼渣沼液循环再利用、种桑养蚕等项目既改良了土壤,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方便了农民生活,增加了农民收入,值得在全区各农村大力推广。
人大代表马登军:后续服务是沼气建设的关键
农村沼气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就是重建轻改和重建轻管,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对农村沼气建设带来制约。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政府要重视投入,其次就是做好后续服务,建了就要改,还要建设好服务队伍,使沼气服务队伍建设和网点建设同步推进。
目前,我们在农村许多地方建设了沼气池,但是却不进行三改,管理又跟不上,懂得技术的也只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农村面积大,人口又多,仅仅是几个技术人员并不能解决后续服务工作。建议对一些农民进行相关培训,培养农民技术服务人员,扩大服务源头。另外,要增加服务网点,以村为单位设置沼气服务站。晚报记者刘威马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