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和未来一段时间,一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重污染企业陆续停产或搬迁出北京。这些企业停产搬迁后的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如果被污染了又怎样修复?昨天,北京市环保局、市科委与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联合举办的“中意北京土壤污染评估及修复”研讨会透露,北京将启动土壤污染评估与修复体系建设。
| |
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停产搬迁有污染的企业、车间,是北京治理工业污染、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十五”期间,北京有100多家工厂陆续迁出市区,今后还会有一些企业要停产或搬迁,其场地或用于房地产开发、或转为其他用途。
因此,对于原来的工业用地进行污染评估或污染修复,使其达到再次开发利用的功能需求、保障环境安全,已经成为市政府和公众密切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基本情况不清、国家与地方没有健全的法规和标准、缺少成熟的商业化和工业化污染场地处置技术等问题。”这位负责人说。
他表示,近期结合北京焦化厂停产这一具体案例,北京的环保、科委、土地管理等部门,开始着手研究制订北京的土壤污染评估指南和修复标准体系,并编制北京焦化厂土壤修复方案。同时,通过与意大利等国家和国际机构的合作,也可使北京更好地借鉴先进国家经验。
此外,在北京的环保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提出,十一五期间,北京还计划制定相关规定,拟停产、搬迁的企业,在关闭、转产、搬迁之前,要向环保部门提交原址土壤监测报告,造成土壤污染的应予以清理、恢复。而一个全市范围的土壤污染状况普查,也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链接
欧美国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进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管理工作,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评估方法和程序,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要求钢铁、化工等工业用地,固体废物堆放场、军事基地等用地,在转换土地用途前,必须进行污染评估,开展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达到新的使用功能土壤标准后才可交付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