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落点
美国宣布了新的登月计划,俄罗斯在迎头追赶美国,中国是新加入的竞争者,计划于今年4月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并希望最终实现航天员登月。日本也在推动月球探测计划。印度刚发射了太空舱,计划2008年前向月球发射太空船。
| |
“在人类历史上,人的足迹已经踏出了地球的范围,下一个合乎逻辑的计划是将这个足迹扩大。”
——美国宇航局官员斯考特·霍洛维茨
全世界都在向月球进军,这究竟是为什么?
俄罗斯重拾飞天梦
作为一个航天英雄,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克里卡廖夫多少有些烦恼。他创造了在太空停留的世界纪录——令人不可思议的803天,包括上世纪80年代在俄罗斯“米尔”太空站上的时光。那时候,国际空间站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没有航天任务的时候,克里卡廖夫在俄罗斯Energia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制造世界上最大、最可靠的火箭。虽然成就斐然,但克里卡廖夫和俄罗斯空间计划的很多同事一样,不厌其烦地抱怨资金匮乏。
这不是空穴来风。Energia公司在莫斯科附近的办公室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单调建筑,公司员工的平均月工资大约只有400美元,克里卡廖夫还算多的,每月1000美元。
这种像传说一样的俭省作风,是克里卡廖夫抱怨的对象,也是俄罗斯的杀手锏。俄罗斯在上世纪60年代输掉了太空竞赛,从那时起他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靠零星的投入创立英雄般的业绩,甚至在许多方面胜过财大气粗的美国。当美国致力于既不可靠又惊人复杂的航天飞机项目时,俄罗斯却靠简单而耐用的质子推进器赶上来了。即便在苏联解体后的混乱年月,俄罗斯也在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现在,克里卡廖夫不必再抱怨,因为俄罗斯的空间计划已经度过了灾年。去年,俄罗斯联邦会议批准,将俄罗斯空间局的预算提高33%,算上发射服务的收益,一年的预算将达到17亿美元。这笔钱使俄罗斯找回信心,将目光投向月球。2010年,俄罗斯计划发射月球探测器,2012年在月球建起永久性研究基地。俄罗斯空间局官员伊格尔·帕纳林说:“虽然我们的钱不够多,俄罗斯的载人航天计划仍比美国的有成效。”
多国加入登月竞赛
俄罗斯不是唯一重拾飞天梦的国家。中国就是新加入的竞争者,目前有了能送太空舱到月球的推进器,而且已将3名航天员送上了天。《新闻周刊》得知,中国计划于今年4月17日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并希望最终实现航天员登月。日本也在推动月球探测计划。上周,印度用火箭成功发射了4颗人造卫星,这使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的豪言——2008年前向月球发射太空船——有了一些现实色彩。
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大家还醉心于登月呢?刺激和推动美国宇航局的,似乎是名声和对探测的渴望。3年前,布什总统定下目标: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最终实现登陆火星。(很多批评者希望直接派宇航员奔赴火星)世界范围内空前的经济增长,使从前一些穷国(比如中国、俄罗斯、印度)成长为宇宙探索行业的中产阶级。技术上获得的进步不足以弥补载人航天的高昂费用,俄罗斯和中国还计划开采月球上的资源,尤其是稀缺的氦-3,一些科学家认为它可用做核聚变反应堆燃料,提供清洁的能源。
美国转变策略
与此同时,站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宇航局却举步维艰。去年12月,美国宇航局公布了经由月球探测火星的详细计划“星座计划”。根据计划,美国将制造新运载火箭“阿瑞斯”,它能承载月球之旅的所有设备,其顶端还将有一个太空舱,可坐4-6名宇航员。届时,一架飞船在月球轨道上等候,另一架登陆月球表面。这或许听起来耳熟,因为它和上世纪70年代的“阿波罗计划”很相像。
美国宇航局一些官员认为,“星座计划”是探测日程里合乎逻辑的一步。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自然远远超过插上一面国旗。
宇航局官员斯考特·霍洛维茨说:“在人类历史上,人的足迹已经踏出了地球的范围,下一个合乎逻辑的计划是将这个足迹扩大。”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有足够条件做到,却选择了放弃。自上世纪70年代中以来,美国在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项目上花了大约2500亿美元,现在又需要2000亿美元重启“阿波罗计划”,这些钱部分将来自2010年终止的航天飞机计划。在一些人看来,新计划等于承认了失败。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近日对《纽约时报》说:“在我看来,美国从月球上撤退、特意将自己限制在近地轨道上,是一个错误。”
美国的转变使其太空探索领袖角色受损。虽然美国宇航局仍比他国探测机构“有钱”,但它的国际伙伴(尤其是俄罗斯和欧洲)会在未来几年起到空前的杠杆作用,在建造什么、何时建造方面,争取更多发言权。美国宇航局160亿美元的预算,领先世界各国,还会使美国坐在宇宙探索的“驾驶室”,但中国和俄罗斯的太空计划正蓄势待发。美国最终会发现,自己只是国际竞技场上的一名选手而已。
近来,美国宇航局正拼命说服国际太空探测力量加入“星座计划”。在宣布新计划之前,它与14个宇航机构进行了磋商,包括商讨新计划的目标。专家们认为,这并不是哗众取宠——美国宇航局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希望让他人参与新计划。美国在国际空间站问题上已经有所改变,以前它习惯先作出重要的决定,然后再找合作伙伴商量。
美国宇航局新的外交策略,其实可能是对以往过错的补偿。特别是欧洲航天局,因为美国突然放弃航天飞机计划和空间站计划而恼火。近几年,欧洲航天局将目光集中于太空站计划,并最终登陆火星。欧洲的“Exomars 火星漫游者”计划于2013年上天,“火星样本回归计划”准备于2020年实施。现在美国突然转向,意味着欧洲必须修改探测计划,纳入月球之旅,除非不想作为美国的伙伴。同时,欧洲的太空站实验舱“哥伦布”,已经等待了一年多时间,最早也要今年年底升空。
俄罗斯人的实用主义
欧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多的太空合作伙伴。近年来,欧洲与俄罗斯空间局的关系得到加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航空与航天局(NASA)的航天项目曾一度陷入停顿,俄罗斯伸出援手,用俄罗斯的航天器帮助欧洲航天员往返国际空间站。欧洲正在和俄罗斯的Clipper项目展开合作,研制能将宇航员送到地球轨道的宇宙飞船,法国国际关系学院太空政策项目主任劳伦斯·纳丹表示,得益于俄罗斯的复兴,“使我们在与美国人打交道时掌握主动,因为我们告诉NASA我们有可能与俄罗斯合作。”
“哥伦比亚”号的失事让欧洲航天局汲取了教训,欧洲航天局载人航天、微重力和探测项目的负责人梅西纳(音译)称:“绝对不能只依靠一个合作伙伴。在任何市场,打破垄断意味着你能获得更好的交易结果。”
如果NASA在上世纪60年代采取另一种方式行事,美国在发展太空项目方面可能更像俄罗斯。在前苏联登月计划受挫后,俄罗斯人没有“万丈高楼平地起”,俄罗斯空间局和飞船制造商Energia公司转而研制了更可靠且造价相对便宜的推进器,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用得还挺好。他们研制的质子推进器在某些方面类似于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运载火箭。从1965年开始,俄罗斯人用它发射了324次。“俄罗斯的发射系统就像时钟结构一样简单,所以它们运转起来也像时钟。”俄罗斯太空杂志的编辑维克多·萨万扬科如是说。
所以,毫不奇怪,俄罗斯的推进器和其他的太空科技在全球市场都炙手可热。去年,俄罗斯提供的火箭发射服务已经涨价了40%,升至约9000万美元一次。
中国很快将赶上他们
除了与欧洲关系密切外,俄罗斯空间局还和后起之秀——中国就未来合作展开洽谈。俄罗斯人小心翼翼,慎防中国获取其核心技术。但是,仅他们与中国进行谈判这件事,就令他们能制衡NASA。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安纳托里·波米诺夫表示:“中国人仍然落后我们差不多30年,但他们的太空项目发展迅猛,他们会很快赶上我们。”
2003年,中国用“神舟”号飞船将首名宇航员送入太空,2005年,又将另外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还计划在2010前建造一个空间站,并将一个探测器送上月球。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曾自叹国家太落后,连块土豆都没法送入太空。如今,中国已经发射了近100颗卫星。中国的探月计划雄心勃勃,准备于今年4月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情况。中国计划在2010前将一个无人探测器送入月球轨道;随后在2020年前,将无人月球车送上月球表面。今年晚些时候,又将有3名中国宇航员进入太空。按照计划,中国宇航员将在2008年前完成首次太空漫步。一旦这些都得以实现,中国计划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中国和俄罗斯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取能源。在可预见的未来,能源需求紧张,中国领导人特别希望找到替代能源。
氦3——就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地球上的氦3非常稀少,但在月球上却很丰富,科学家们认为,月球上的氦3可以被用于未来的地球上的核聚变反应堆,能够在不产生核废料的情况下产生电力。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设想将月球上的氦3开采出来运回地球,中国和俄罗斯正在采取行动实现这个梦想。
NASA一错再错
像过去一样,NASA在技术上还是最厉害的,但不像从前那样遥遥领先。
实施“阿波罗计划”是美国犯的第一个错误,美国人只是将其作为与俄罗斯人比赛登月的一个权宜之计。NASA的工程师们曾致力于研制一种既能在外太空飞行,也能像客机一样起飞着陆的航天器,由于NASA和美国空军的官僚作风,该计划最后实现时已经大打折扣:最终美国的航天飞机不是从跑道上起飞,而是绑在推进器上,使用两个固体火箭,用这样的方式升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暴露了这种背负式起飞方式的致命弱点。航天飞机每次发射至少耗资5亿美元,进入太空的“门票”如此昂贵,这也导致了人们的批评,《简氏防务》周刊的航天专家比尔·斯威特曼表示:“NASA的发射技术愚蠢透顶,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航天飞机就被认为既危险又浪费钱,美国却不愿意改弦更张。”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弃而不用“土星五号”火箭的决定一直存在争议。(“土星五号”是目前为止人类研制的最大的运载火箭,由美国研制,专门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它直径为10米,高85米,起飞时重量近3000吨。“土星五号”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造价昂贵而又意外不断的国际太空站计划是NASA的又一失误。国际太空站设计之初考虑了与航天飞机配套,虽然经过了“瘦身”,最后仍然花费了2000亿美元。如果NASA保留使用“土星五号”,将建成一个“价廉物美”的国际太空站。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专家JohnLogsdon称:“如果使用‘阿波罗’的硬件技术建造国际太空站,将会好得多。”
30年过去了,没有人愿意回头去考虑这些问题。
编译:子鱼 舟舟
图:
新型月球登陆车的想象图,登月是世界多国未来太空探索的远景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