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有关2006年发生在农村的动荡事件的问题。
据您所知,在这些动荡事件中,被杀的、受伤的以及被捕的人的数量,2006年和2005年相比是不是有所增加?
[陈锡文]: 刚才我在回答美国之音记者的时候已经涉及到的,引起农村的群体事件原因、他们的利益诉求如果没有通过有效的渠道加以解决的话,可能会使一部分群众聚集在一起,向政府表达他们的诉求,我们把它叫做“群体性事件”。总体上看,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数量,2006年和2005年相比是明显下降的。 你刚才问到的人数的情况,总体上也是明显下降的。现在确实存在着一些情况,就是前几年发生的一些事情没有能够得到很好解决,或者说解决了,但农民还不满意,在继续表达他们的诉求,这样的情况确实还存在。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素质问题,现在海外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内地农民的素质普遍相对偏低已经成为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请问您同意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如果同意的话,未来如何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另外,春节即将到来,但是在一些地方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农民工讨薪的情况仍然发生,请问解决这个问题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陈锡文]: 这个问题请唐主任来回答。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 |
[唐仁健]: 农民素质低确实是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和制约问题。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正如陈主任刚才提到的,五大支撑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才智力支撑,以前在中央文件中把这个问题提得很高还没有过。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这次文件有三个特点:第一,明确要求加大投入的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都要加大;第二,要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和针对性更强的形式,对农民加强培训,而且强调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提高在家务农农民的种田水平,二是外出就业的农民,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而且文件中对这点特别提到,要在农民中培训一批中高级技工,这个问题非常明确。第三,这次很注意帮助提高农民的竞争能力,强调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另外在农民中也要培养现代农业的经营者,还要提高为他们服务的农村的公共人员的能力,这些都是这次文件中一些新的提法。
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农民工工资问题,应该说目前解决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好。应该说这个问题在绝大多数地方都基本解决了,但是个案是存在的,随着我们工作力度的加大,我相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陈锡文]: 我再补充一点,刚才讲到农民的素质,唐主任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关于如何提高农民素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有一点是必须看到的,农民素质整体上和城市居民相比偏低,这是历史造成的。特别是长期以来,对农民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在过去的那种历史背景和国家的财力下做得不够,特别是在农民接受教育方面,起点上和城市相比有差异,所以这才造成了农民整体素质比较低的状况。党和政府这几年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我刚才讲到在深化农村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制度,中央在这方面投入的预算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这是过去历史造成的问题,也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同时不断增加投入,对农村进行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培训,才能逐步改变这个状况。
[中国日报记者]: 关于农民素质问题,我想细化一下,请陈主任回答这么一个问题。由于农村壮劳动力,包括妇女大部分都到城里打工,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力的老龄化相当严重,他们的技术、知识水平和发展现代农业相比差距很大。请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环境下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昨天北京市社科院发了一个报告,说北京的农民工有310万人,其中57%以上是想留下来在北京生存、定居的,现在农村还能够留得住很多的人才吗?
[唐仁健]: 您刚才提出的这个现象,目前在一些农村确实比较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农民想增收致富的愿望,大量青壮年进入城镇,到工业企业务工。这是一个方面。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这种现象也不能看得过重,就是说目前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是有的,如果说今后农业吸引力能增强,我想相当一批劳动力还可以回乡。另外,至少可以亦工亦农,这次文件中就特别讲到了,要引导一部分农民回乡创业,也包括创办现代农业企业,这就跟今年一号文件的主旨和希望是一致的。
我们也比较欣喜地看到,目前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包括浙江、江苏,也包括其他一部分地区,已经有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搞农业企业。但是,我们对目前一些农村存在老龄化、中青化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这次文件在最后一部分也特别提到,要解决好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文件中第一次讲到了这个问题。 至于刚才讲到在城镇有的想留下来,其实不仅是北京,也许有的地方比重会更大。但是,总体方针今后还是两条腿走路,就是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这两件事情是并行不悖的。能进城的进城,需要在农村发展或者是转移就业的,两条腿走路。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责任编辑: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