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路加:
一个微笑就是一份爱心
■ 本报记者 于佳莉
“我经常被人说是‘笨蛋’,但是我不在乎。”1月28日,在2006公益中国大型颁奖晚会现场,获得2006公益中国“最佳企业慈善爱心奖”的许路加表示。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许路加也当众许诺“我将拿出一半的利润参加公益活动”。
赚钱不是显摆,要回报社会
1960年,许路加出生在香港一个宗教家庭,从小在整个家庭“爱心”、“与人为善”等理念的熏陶下生活。他的名字“路加”也是出自圣经原文,家人们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能平平安安。
由于受家庭以及香港慈善氛围的影响,许路加从小就信奉了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念似乎也为他的慈善生涯埋下了伏笔。
而早年一次偶然工作原因与大慈善家李嘉诚的见面,却让许路加记忆深刻。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李嘉诚手腕上的那款手表,仅值几百港币。“想到他所做的一系列慈善事业,我突然明白了,做生意赚钱绝不是为了显摆,而是要对社会有所回报。”许路加说。
1994年,当许路加第一次踏上大陆内地的土地时,一些贫困群体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让信佛的他决定留下为他们做点事情。
2004年11月《楚天都市报》上关于“吴天祥来信代人求助”、“马聪病情牵动众人心”的报道引起了许路加的注意。“看着马聪那双眼睛,我觉得我能救他。”许路加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道。
当时正读高三的马聪右肱骨疼痛,被确诊为尤文氏肉瘤。这是骨癌中的绝症,急需截肢治疗。医生断言,最多只能活一到两年时间。然而马聪的父母已经双双下岗,家中已负债累累,实在无力承担儿子1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只好让马聪在家养病,靠吃中药消炎。
11月8日,许路加来到《楚天都市报》社,将5000元捐款送到马聪的父亲手里,并且详细询问了马聪的病情,建议他们再到大医院看一下中医。此后又汇款1万多元,还复印了马聪的病历,到香港寻访名医。
时间一天天过去,马聪右臂上的瘤已肿得比大腿还粗,他的每一天都显得十分珍贵。马聪在日记中写道:“我渴望生命,但骨肿瘤随时可能夺去我的生命。对社会的关爱,我无以回报。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我愿捐出身体全部器官。”
2005年7月23日,当许路加再次看望马聪时,许路加婉转地问马聪目前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马聪说:“我一生没看过大海,我想看大海。”许路加当即应允,决定让马聪的父母、外婆、小姨一起陪他完成“最后的旅行”。然而,在海南旅游后,马聪的身体却奇迹般地康复着。
公益不是交易,不要想回报
从捐助身患白血症的花季少女陈怡,到救助车祸重伤的8岁小男孩赵俊,再到组织慈善拍卖活动筹款捐助贫困大学生、设立“天祥紧急救助专项资金”等,许路加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地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以及自我存在的价值。
“许多人说我们有钱,拿一些出来搞公益,纯粹就是在作秀。刚开始做这些善事觉得做得越多,回报的也越多,现在再去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许路加坦言,“如果求回报,觉得像交易。现在更多得到的是内心的快乐。”
“我现在几乎成我们公司员工的‘心理医生’了。”许路加伴随着爽朗的笑声说。在工作之余,许路加经常带着企业员工去做义工,也经常与员工一起交流人生理想。“其实,公益并不是有钱才能做的。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就是一份爱心。”他用简单朴素的理解阐述着自己对公益和爱心的感悟。
2006年元月,许路加被选举为武汉市武昌慈善协会主席,获邀筹备和组建武昌慈善总会,并受邀担任武汉慈善总会副会长。许路加说:“企业本身的利润来自社会大众,所以得到的利益应该回馈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