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复苏,财源涌流。依兰2006年财政收入实现2.21亿元,比2002年增长10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1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448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该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增加值超过7.5亿元,全口径工业税金比上年增长10%。
| |
依兰县财政收入连续几年大幅增长,这种良好态势如何保持?依兰县委、县政府确立工业立县的指导思想,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打造了财政增收的“引擎”。
盘活存量,激活“老”企,大力推进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42户工业企业的产权改造,实现了国有工业全部退出,并通过招商引资使已经关停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啤酒厂、纺织厂、糖厂、浸油厂、晨光电厂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经过重组恢复生产。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工业经济触底反弹,全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依托资源,创建“新”企。依托农业资源,建成了以广良米业、天晶米业为龙头的米业加工企业144家,以双江酒业、红菇饮料公司为龙头的酒类加工企业29家;依托煤化工资源,建成了以科实公司、中太公司为龙头的煤化工企业5家;依托林业资源,建成了以富森木业、华森木业为龙头的板材加工企业32家,近3年来,全县共新创办企业635家。
优化环境,扶持“外”企。扶持哈煤公司、哈飞转向器厂、聚丰水田公司、华润新三星啤酒依兰分公司等外来企业新上项目,扩产改造。哈煤公司通过露天扩改项目,年新增产量150万吨、产值1.15亿元,哈飞转向器厂新上25万台动力转向器项目,新增产值2000万元。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煤化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主,以纺织、医药、建材、木材加工为辅的工业体系。
创新思路,跨越发展。2007年,依兰县将继续利用丰富的煤炭、风力、水力和农业资源,着力发展煤化工业、能源工业和食品工业,构筑强县工业体系。依兰县委书记张万平强调,在工业强县战略中要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做大做强煤化工业。发挥依兰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好、热量高的优势,抓住中煤集团重组哈煤公司、气化厂的机遇,牢固树立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理念,加强与中煤集团黑龙江分公司的合作,以项目为载体,以哈煤公司、气化厂等企业为依托,全力推进60万吨矸石炼油、180万吨甲醇、300万吨竖井等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把依兰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加快达连河30万千瓦电厂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松花江航电枢纽工程、长江屯水电站、巴兰河二号桥电站建设。加快推进中国龙源集团公司、广东东送电力公司、华富电力公司等大企业在依兰建设风力发电项目,把依兰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新兴能源基地。
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工业。依托优质原料基地,壮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加工业。整合稻米加工业,扶强天晶米业、广良米业等龙头企业。推进玉米酒精和大豆深加工项目建设,发展果酒饮料、山林特产品及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哈飞转向器厂、贝斯特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等机械加工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增强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效益好、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积极发展以力强药业公司、兴凯纺织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医药、纺织、木材、建材业。
今年依兰还将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以中煤集团系列重大项目投资为契机,充分发挥开发区政策、资源和区位优势,激发中煤名牌效应,广泛宣传中煤集团的招商项目和依兰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使煤化工企业及相关产业项目迅速向开发区集聚,构建煤化工产业优势。
2007年依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指标是:GDP完成39.5亿元,同比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实现2.5亿元,同比增长13.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