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将于2月8日在北京进行。此次复会距离中国农历春节不到10天时间,选择在这样一个对于中朝韩等国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前复会,显示出各方希望打破会谈僵局的美好愿望和迫切需要。
“阶段性的成果”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五轮第二阶段会议结束时,朝美间的分歧仍然十分明显,集中反映在金融制裁问题上。
| |
希尔在昨日接受采访时称,美朝有可能在本阶段会议中达成一个类似于1994年《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的新协议。对此,石源华认为,1994年的框架协议要求朝鲜承诺弃核,并接受国际组织核查,美国则相应提供包括经济援助和援建轻水反应堆在内的各项援助措施,但是,“由于双方都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份协议,因此使得协议成果大打折扣”。
石源华指出,如果本次能达成类似协议,可谓再次循环到13年前的模式。但是有一点值得关注,他说,1994年的框架协议是美朝之间所签订的,而本次如果能签署此类协议,将是在六方会谈框架下,“与会其余各方将对这份协议的履行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走一步看一步”
针对此前一段时间,一些分析称六方会谈已经“名存实亡”的说法,石源华反驳说,迄今为止,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朝鲜拥有核武器的事实,也“只有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才能加以共同制约”。他还表示,这个框架对于建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而言,也具有不可取代性。
但是,即使在这样一个框架内,朝核危机要得以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石源华认为,目前解决朝核问题的最大困难在于美朝双方的互不信任。因此,要使朝核问题取得进展,首先要在金融制裁会谈中取得成果。能不能走出第二步,要看第一步的结果。就目前情况看,朝核问题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他同时指出,现阶段很难就朝核问题的未来走向下定论,也很难判断朝美间的互信是否会因为在本次会议上达成某种协议后而有所增加。
石源华表示,就算达成类似1994年的框架协议,那也是双方“互相较量”的结果。如果此类协议“无法得到切实履行”,那么双方的互信度可能维持原地踏步,或者更加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