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人们仍会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水火交融”的一幕津津乐道。那波澜壮阔、史诗般的场景,将澳大利亚海洋文化的精髓表达得淋漓尽致。面对醉人的蓝色,人们立即对悉尼海滨城市的定位有了直观感受。
| |
正因为海洋是悉尼极力向世界推介的旅游资源,所以组织者为此绞尽脑汁。不管观众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打开电视收看奥运赛事转播,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如白色风帆般的悉尼歌剧院穹顶,映衬在平静的悉尼港湾里,这标志性的景色立即打动了人们的心。组织者还将沙滩排球的赛场设在了最吸引人的邦迪海滩,海港的岸坡则成了自行车和长跑的赛场。这样一来,赛事转播成了悉尼海洋文化的“免费广告”,悉尼美丽的海岸线借奥运的“翅膀”飞向世界各地。事实证明,奥运会对于悉尼推广“海洋名片”具有深远的意义。奥运会后,悉尼掀起了旅游热,大批游客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只为了亲近悉尼的阳光、海滩。澳大利亚通过奥运旅游战略的实施,使得悉尼很快成为赴澳旅游者的首选城市。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大型体育赛事就像一个“走秀”的机会。只有亮出自己最具特色的部分,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2011年的深圳,将借世界大运会的契机获得亮相世界舞台的机会,那么深圳该如何推介自己呢?其实,深圳有着不逊色于悉尼的海洋资源。深圳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拥有250公里的海岸线;且这里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常年气温宜人。鉴于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体育局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发展“蓝色体育”的战略。“蓝色体育”这张“名片”不仅和深圳的地理、自然条件相吻合,更和深圳的经济条件、城市形象一脉相承。
摆在深圳面前的惟一问题是,如何让世界大运会这一有限的机会焕发出无限的潜能?作为东道主,深圳已经因地制宜地将帆船、帆板作为2011年世界大运会的自选项目,这无疑是大派“蓝色体育”名片的最佳契机。近几年,深圳频频举办高水平的水上项目竞赛,其中包括2006年10月举行的世界米氏帆板锦标赛。同时,深圳还在积极争取承办2007年全国城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的帆船、帆板比赛。这些举措,都是在为2011年大运会“试水”。除了赛事推广外,深圳还可以借鉴悉尼包装、宣传和推销的策略,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深圳还必须积极发展相关行业,满足大运会对城市服务功能的需要。
总之,如果能让更多人迷上深圳的“蓝色”,让更多人通过“蓝色体育”的窗口看到深圳的活力与魅力,这就是深圳的最大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