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1月29日,在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表示:截至2006年12月10日,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37%,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2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57%。
(1月30日《信息时报》)
李记继考研热冷却的报道后,“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这样的新闻,就人才招聘和高校角度而言,无疑又是一颗不大不小的炸弹。相当部分人认为,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是对考研热冷却的回应,它说明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和人才需求已呈现了理性回归态势。
在假定就业率报道真实性可以保证的前提下,诚如报道所言,高的期望值、群体扎堆大城市、实践能力差等,都或多或少地导致了研究生就业形势的低迷———这样的情况在高校本科扩招后遭遇就业寒流时也碰见过。从这个角度看,研究生就业低迷,是就业市场人才富聚的又一次再现。
但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总体而言,研究生的就业率,以及研究生就业的整体层次,都要高于本科生。某种程度上讲,用现阶段的就业率统计来对就业整体形势加以全局性把握,未免是在时间超前的情况下,用阶段性特征替代整体性特征。
整体就业环境日趋理性,但高校培养模式呆板,是导致高层次人才就业状况不如意的主要原因。在笔者看来,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和考研热冷却,可以小角度地认为是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方面的理性回归信号,但隐藏在这个小角度理性的背后,其实存在着相当大的危机。
在笔者看来,一个理性而正常发展的社会,公正、公平的教育,应该成为社会各个阶层人都能平等均衡享用的。与平等相对应,在学历的金字塔上,社会的接纳和承认也应该呈现与之相对应的模式(因为,高学历者毕竟付出了高昂的时间、精力、金钱和机会成本)。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教育不能给高学历者提供与他们学历对应的技能和能力,是这个社会教育的失败;如果一个社会不能给高学历人才以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环境,那么,用人体制也有了问题。
所以,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还是且慢说理性回归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