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在罗马尼亚巴克乌县WEAR制衣厂的350多名中国女工目前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罗厂方出尔反尔,几天前在答应工人的要求令女工复工的情况下,最后却还是决意修改合同,并以断炊等行动变相逼迫工人签约;另一方面,将女工送出国门的福建省厦门汇贤公司实际上也在向女工施加压力,要求她们继续留罗工作。
出尔反尔手段恶劣
中国女工罢工后,厂方态度曾有反复。26日晚上,厂方召集女工宣布,原先同工人签订的工作合同维持不变,希望工人第二天能够复工。与此同时,国内中介公司———汇贤公司也发来传真表示,同意在两周内退回部分中介费。
尽管对厂方强硬态度的突然转变以及中介公司的承诺将信将疑,但许多女工在26日夜里记者电话采访时均表示将“再相信他们一次”。然而,27日复工的中国女工当天下班时得到的“回报”是立即重签合同,否则从下周起,她们将不再被允许在食堂用餐,一日三餐必须自己到厂外去解决。厂方人员还表示,连住宿也将收费,届时从她们的最后一笔工资中扣取。
几名女工反映,27日上午她们复工后不久,就看到香港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走进车间拍摄。“因为有记者在,午饭也特别丰盛,通常晚饭发放的水果也被挪到了中午。”一些女工因此认为,厂方头天晚上的承诺完全是花招,目的是让已在厂门外等候了一天多的香港记者拍到工人复工的镜头。
修改合同变本加厉
由于厂方单方面宣布修改合同致使中国女工从本月16日开始罢工。此后,厂方围绕着是否修改合同反反复复,最后还是坚持要求工人签订新合同。新旧合同最大的区别是,新合同将工人每月的基本工资与劳动定额挂钩,强调工人如果完不成定额将不再像过去那样享受基本工资。
不少中国女工表示,将工资同定额挂钩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定额实在太高,根本不可能完成。据了解,劳动定额从工人去年夏天抵罗工作后一直存在,但从来没有得到全额完成过。几名女工举例说,最近加工的一个品种定额为150件每天,而工人实际完成最多只能达到80件。有的工人表示,如果使用一流设备,定额也许有可能完成,但工厂现有机器经常发生故障,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记者通过到工厂实地调查后感觉到,厂方这次决意修改合同,很可能是为了应对罗加入欧盟后,许多法律法规的执行日趋严格这一新形势,比如加班时间就会受到严格控制。据女工反映,去年她们基本上每天都要加班,肯定大大超过有关标准。今后,由于欧盟方面施加压力,当局必将大大加强对超时加班的查处。因此,厂方必须设法提高工人在8小时工作时间里的效率,厂方管理层一直认为,中国女工的潜力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态度傲慢令人伤心
事实上,制衣厂这次劳动纠纷归根结底还是劳资双方沟通不畅造成,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厂长尼古列斯库最近一段时间态度傲慢、言谈举止粗暴。他不仅单方面宣布更改合同,同时对工人的诉求不予理睬,他日前在对媒体谈到罢工的中国女工时说:“这些来自孔夫子故乡的女工,居然没有遵循孔夫子所倡导的‘君君,臣臣……’”他扬言女工们要么接受条件,要么就等着被遣送回国。
由于对来罗打工期望值很高,女工们接受了较高的中介费,平均2万多元人民币,最多达2.9万元。这次女工罢工并提出回国要求后,汇贤公司派驻当地的代表经同国内协商,宣布将中介费降到1.5万元人民币,并承诺超额收取部分在两周内向女工家属退回。不过,汇贤公司承诺退款的条件是,工人们必须继续留罗工作。另外,如果有女工决意回国,则必须作出放弃追索中介费的书面保证后,公司才会向她们提供回国机票。
工厂和中介目前都在向女工们施加压力,迫使她们签订新合同。显然,如果女工大批回国,厂方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尼古列斯库厂长不止一次表示,即使工人们全部回家也没有什么关系,厂方通过中国北方一家中介公司招聘的500名女工2月下旬就可以抵罗接班。然而,如果中国女工真的大批回国,即使那500名中国北方女工春节后准时到,工厂也至少要停产一个月。
对于汇贤公司来说,倘若女工大批回国,他们不仅要为回国工人购买机票,更要面临工人回国后对中介费的追讨。目前在厂里工作的350多名工人中只要有一半工人回国,购买机票和可能退回的中介费就将达到500万元人民币,这是一笔足以使许多中介公司倒闭的数额。
在谈到是否准备签订新合同时,一名江苏女工的想法也许代表了许多女工的心声。她表示,尽管很想离开这块伤心地,但她已经决定同工厂签约。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目前选择回国,离罗前不仅可能遭到厂方的刁难和中介的拖延,而且回国后已经支付的2万多元人民币中介费可能将“泡汤”。这名去年10月下旬来罗的女工表示,她准备先干满一年再说。到时即使仍然选择回国,经济上的损失也会小得多。不过,许多来自江苏苏州的女工表示,她们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在第一时间离开巴克乌,离开罗马尼亚。她们强调,由于厂方单方面决定修改合同,中介公司必须无条件地为她们提供回国机票。
截至29日13时(北京时间19时),大约有近100名女工同厂方签订了新合同。不少工人仍在犹豫和观望,估计还会有一些工人会签约,但铁了心要回国的人也不少。一名已经签约并上班的江苏女工给记者发来手机短信说:“我签了这份合同感觉好像把自己给卖了。” (记者 陈进 林惠芬)
(责任编辑:rongz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