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北京中小学生迎来寒假,不少家庭将“小鬼当家”。
根据警方统计,中小学生放假在家最容易发生下列危险情况:孩子独处时盗贼进屋行窃、偷偷见网友遇到不测、和同学相约游玩钱包被偷、春节逛庙会人多走失——记者就学生放假安全防范的话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王大伟教授以及市公安局民警,由专家为家长排忧解难。
| |
会网友
见网友别单独赴约 相处不超30分钟
高危人群:女中学生
网络时代学生交网友越来越普遍,和网上朋友见面,满足一下好奇心是见面的根本动机。但不少孩子也知道,见网友父母是不同意的,于是多数都会秘密前往,留下隐患。尤其是女孩子,毫无准备地和网上人见面,面对的可能是性侵犯。
防范提醒
民警指出,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如果直截了当告诉他们,不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可能引发抵触心理,适得其反。比较好的方法是平时就告诉孩子发生过的案例,心平气和地谈谈,对他们施加影响。
会见网友时,最好不要单独赴约,会见地点要选择在人群较多的公共场所;不要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与网友交谈到深夜,更不要轻易随网友到陌生的环境;一旦遭遇不法侵害,要及时寻求警方的帮助。
王大伟教授特别指出,网友见面,男孩、女孩独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时间长了,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男孩、女孩可能发生越轨行为。
出门玩
不要边走边打电话 回家晚最好父母接
高危人群: 初、高中学生
平时学习紧张,利用假期相约同学出门游玩是放松心情的好方法之一。但是游玩、逛街途中一定要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防范提醒
假期之中,如果孩子出门玩耍,尽量要与同学结伴。对女生和初中生来说,如果回家太晚或没有同学结伴,可以打个电话让父母来接。出门时,不要将手机挂在脖子上。特别在城市主干道边的人行道上,尽量不要一边走路一边拨打电话。
“贼眼左右乱看,手拿报纸雨伞。男的衣着平凡,女贼花枝招展。总在车门瞎转,挤上挤下添乱。若遇刹车混乱,猛地贴在身边。”王大伟教授总结盗贼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眼神飘忽不定,手里拿着报纸等物,为自己掏包打掩护,不起眼的男贼、漂亮的女贼都是容易让人疏忽或者走神的两类人,而他们的装束也确实是盗贼常做的两类掩护。
王大伟教授指出,学生坐公共汽车时别总守着车门,因为犯罪分子也常在车门瞎转,上下车时趁机盗窃。同时,走在马路上时,用手护住书包,但如果犯罪分子真的要抢包,保不住了就松手,人身安全最重要。
家中进贼
熟人叫门更要提防
父母电话不能泄露
高危人群:小学生
中小学生放假在家,犯罪分子很可能趁这个时机蒙骗孩子,入室抢劫盗窃,孩子可能面临人身危险。
王大伟教授指出,孩子一个人在家特别要注意不能给生人开门。有的家长临上班时会告诉孩子,一个人在家如果有人叫门就问问是谁,生人不能开门,熟人才开门;或者告诉孩子拿不准是生人还是熟人的时候就给自己打电话。其实这种做法本身都是有问题的,因为不少案件都是熟人作案。
家长要教导孩子对“父母同事”、“推销员”、“维修工”等都要提高警惕。切记不要主动将父母的电话号码告知对方,以免对方利用电话再出什么花招。
防范提醒
王大伟教授提醒,如果犯罪分子最终进门,孩子可以遵循以下五招:
第一招——欺骗。家长一般都教导孩子不能说谎话,诚实确实是一个人必备的品德,但如果面对凶徒,家长需要教会孩子随机应变。比如贼一进门孩子就说,我妈妈出去买菜10分钟就回来,我爸爸也马上就回家,这么一来犯罪分子心虚就不会继续作案。
第二招——逃跑。在犯罪分子刚进门没来得及关门的时候拔腿就跑,外面有邻居,如果及时逃出屋就可以得救。
第三招——报信。教会孩子随机应变,学会报信,如果听到门外有邻居走过,要想办法把信息传达出去。
第四招——放弃。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盗贼进门,生命第一,财产第二,告诉孩子家里哪哪有钱,即使钱最终没了,爸爸妈妈回来也要和孩子说,爸爸妈妈把你的生命看得更重要,钱并不重要。
第五招——不要叫喊。如果楼道里没人呼救不仅没用,而且会惹怒盗贼。盗贼本来只求财,紧张刺激下可能激情杀人。
逛庙会
家长提前进行灌输
孩子熟记家庭信息
高危人群:小学生
春节庙会人多拥挤,年龄小的孩子很可能一不留神就走丢了,甚至人再多点可能发生踩踏死人、伤人的悲剧。
防范提醒
王大伟教授提醒家长,逛庙会的时候不要让孩子走出大人的视线。
警方表示,家长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记住父母的姓名和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包括邻居或朋友的),甚至以游戏方式反复记忆,达到准确无误一口气说出的程度。
另外,110、119、120、122、114等急救和常用电话也要记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