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振梁心底,一直珍藏着两个和志愿者有关的画面。一个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何振梁迟到了,当他匆匆进入地下车库停车时,他看到每天都在地下车库里指挥停车的小伙子默默站在地下车库里,闭上眼睛听着赛场内人声鼎沸的喝彩声,满脸笑容。那一层,除了汽车和高架水泥墩以外,什么都没有。
第二个是在雅典的大街上,何老看到一名身患小儿麻痹症、年龄与他相仿的老妪,身上却穿志愿者T恤。他当时很疑惑:一个自己行动已经不太方便的人,怎么还能来做志愿者?过两天以后,何老突然发现她在酒店里帮忙分配票务,脸上的表情很是动人。
“这才是真正的志愿者。”何老说,一届奥运会最初留给人的印象,可能是创意独特的开幕式。但能够长远留下深刻影响的,都是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没有志愿者,奥运会能否成功就成了一个疑问。他们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在很多场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悉尼奥运会让何老津津乐道,不仅仅是因为那一个靠听觉享受比赛的小伙子,还有来自市民对志愿者的回馈。在悉尼奥运会过后,志愿者自发组织了50000人上街游行。街道两旁的人们都为他们欢呼喝彩,称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在何老的通讯录里,有几个“没有头衔”的人。他们是曾经为何老服务过的奥运会志愿者。何老说,他能从每个志愿者身上看到举办奥运会的民族、国家、社会状况,“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联系,他们也是真正的大使。”
目前,北京奥运会北京地区志愿者招募已经超过25万,京外各省市赛会志愿者招募也已经启动。对于人们想为北京奥运会做贡献的热情,何老说,奥运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志愿者对奥林匹克思想的拥护,愿意为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25万这个数字从一个层面上说明了大家的热情,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大家都愿意为我们中华民族企盼了百年的奥运盛会服务。祝福每名想当志愿者的人,都能如愿以偿,做个不仅是合格的、还是优秀的志愿者。”
本报记者 耿诺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