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艺传奇--人物专访:王树文
这件花丝镶嵌作品“千手观音佛像”使用了24K黄金28.8公斤,配以象牙红宝石、蓝宝石、玛瑙、珊瑚、翡翠等大小宝石共计五万余粒,仅成本就超过五百万元,这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花费了王树文将近十年的时间。
王树文:我们这手做了十几遍,这个是日思夜想。有一天晚上睡不着觉,突然想起一个心的造型,包括她的手镯,手镯以前没有这么做过,都是就做一个圆的,点上一点翠。现在我们每只手镯都用红宝石、蓝宝石点缀上,使它显得和整体非常协调。这样也使整个作品除了外边玉石的白光之外,还有一道红光互相衬托着,她这二十只手臂那么没有显得非常分散,而显得和整体造型合为一体。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它以金银或铜为原料,制出各式造型,再镶嵌珠宝玉石。这项技艺最早出现在商代,历经四千多年,由于所用原料价格昂贵,在古代多用来制造皇家饰品和工艺品,定陵出土的明朝万历皇帝的金冠就是花丝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树文:它用的是0.01到0.07的丝(毫米),重量很轻,几两重,戴在头上又华贵又显示皇家气派。
花丝镶嵌大体上可以分为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两个部分。先将金银等贵重金属加工成细丝,以推垒、掐丝、编织等技术造型,并在金银丝上錾出花纹,然后把珠宝翠钻、精石美玉镶嵌上去,做成首饰或工艺品。
王树文:咱们花丝开始是以丝为主。那么丝要从粗拔到细,就是每一道丝每一道丝通过这板眼一道一道拔,从粗的丝一直要拔到32号。按我们来说,它就是0.1到0.15丝(毫米),也就是说和我们头发丝粗细(差不多)。
金银丝根据需要被拔成不同的粗细以后,再将两根丝搓成绳状,这样增加了金属闪烁的光泽,花丝也因此而得名。另外还有一种难度更大的加工方法,把金银丝像织布一样编成网状。
王树文:这个是泡坯。古代的泡坯整个是拿这个丝,螺旋状的丝。原来是拿中间一根铁丝,很细的铁丝把这丝卷起来,卷起来然后两根丝利用丝的套口来互相接,这需要很细心地,很耐心地这个技术。手工来说是技术比较高的。那么这个就是咱们看看做皇冠就是先做成这样。它可以拉,然后套完了以后,它根据这个形状可以拉出各种形状,那么过去像这个做出来好的,再细的,金的那就可以披在身上。24K金的拉泡焊得了以后,可以披的。它做得很短,那就显示它皇家贵族的气氛。
王树文现在是掌握花丝镶嵌这门技艺为数不多的几位工艺美术大师之一,他1962年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工艺美术厂工作,先后跟老艺人学会了牙雕、玉雕、花丝镶嵌等多项技能,他把几种工艺结合到一起,创作出的作品雍容典雅、生动自然。2000年,王树文遇到了香港珠宝协会会长黄云光,他给王树文出了一个难题。
王树文:黄先生给我提出说要做这天坛,天坛那么多人来做,那么我要做
也像他一样做,就是用黄金,就是用宝石,用钻石也是一个堆出来的东西,
没有什么新鲜感。这个又给我提出了一个很高的难题。
花丝镶嵌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为了在天坛这件作品上有所突破,王树文和有关专家进行商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思,把天坛设计成了可以打开的结构。在具体制作过程中,掌握着国际上最先进的珠宝首饰镶嵌技术的黄云光,经常和王树文为了使用传统工艺还是现代技术而争论。
王树文:你比如现在我们就说围墙那块,按我的规矩那就是焊出来,黄先生说我要雕刻出来,你弄什么呢,最后王永庆在中间咱们就试验试验吧,还是你焊的好还是雕刻出来,按照你焊的那个我们用机械用电脑雕刻好,经过实践我一看,电脑雕刻出来,然后我再一加工,就比我焊的那个要规整多了。
天坛这件作品还在制作过程中,不久就会完成。和很多传统手工艺一样,花丝镶嵌也面临着被现代科技淘汰的危机,王树文不愿意让这些宝贵的技艺失传,已过花甲之年他还在虚心学习,想办法把机械和手工合理地结合起来,为花丝镶嵌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也希望能为其他传统手工艺带来一点启发。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