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在安徽的身影越来越活跃。记者昨天了解到,在专门为鼓励高校教授、博士创办企业而设立的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内,20%的企业都是由海外留学归国的专家学者们创立。目前,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在申报国家级的留学生创业基地。
| |
乡情与1500万的“较量”
留美博士金浩在留学期间掌握了一项尖端的技术,这项技术是矿山安全监控等数字信息短距离传输领域的前沿技术,应用前景广泛。目前金浩博士正在与香港一家风险投资商进行洽谈,这家风险投资机构愿意出资1000万元,但条件是将这一项目放到深圳进行产业化,原因在于根据深圳市的优惠政策,在这家风险投资商出资1000万元的同时,深圳市政府可以拿出500万元的配套资金来推动这一技术产业化。但是,金浩坚持的谈判底线是,项目必须在安徽“开花结果”,否则就放弃引进这笔投资。
金浩博士是安徽宿州人,在北大读完博士后赴美留学。据相关人士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目前在合肥市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海外留学人员超过200人,这些海归创业者们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出生于安徽,另一部分是中国科大等省内高校的毕业生们。与金浩一样,“乡情”是他们选择在合肥创办企业的最朴素而又根本性的动力之一。
“海归”带来全球化机会
王成钢博士创办的赛智科技公司是目前海归们创办的企业中较具规模的一家。王成钢博士留学美国,现在虽然创办了这样一家企业,但他本身仍然很多时候留在美国,利用其在美国的人脉资源等优势延揽一些软件开发的任务,然后交给他自己在合肥的公司内部的技术人员来开发。这样一种模式即被目前IT业界讨论较为热烈的“软件外包”模式。在合肥,一个软件开发人员的月薪在3000元,而在美国显然要翻好几倍,这就是像赛智这样的公司发展机会所在:他们可以给美国的同行提供更低成本的软件开发服务,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开发成果交给美国的同行,对方也通过电子支付手段,很快将服务费汇到赛智的账户。这种低成本的软件服务出口方式,显然是合肥这样的内地城市融入全球化大市场,做强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机会所在。
目前,赛智科技正在与合肥高新区内另外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商讨联合起来,承接更多类似的软件外包业务。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公司总经理张大鸣表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内部的公司以及整个合肥高新产业开发区内的软件开发企业,应当加强信息沟通,组成软件外包产业联盟,共同抓住软件产业发展难得的全球化机遇。
“手把手”呵护创业激情
据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不少“海归”们都有着高昂的创业激情。有一位留美“海归”,其父母都是中国科大的教授,自己在美国的一家大公司内部从事研发工作,生活可以过得平稳安逸,但是他硬是辞掉了这份工作,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自己如果继续呆在美国,“就能看到60岁以后自己是什么样子”。目前,这位“海归”正在美国办理辞职后的相关手续。
但是,这样的创业激情也需要政府与相关部门“手把手”地进行呵护,其中来自政府的人才奖励性基金很多时候都是海归们创业的“救命钱”。为了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创业,省以及各市都设立了人才资金,规模在20万元左右,只要通过申报,这笔资金完全是一种政府资助,创业者可以无偿地使用。因此,安徽的人才资金以及其它各类资助性资金规模虽然远低于深圳等科技产业强市,但对激发与呵护“海归”们的创业激情,吸引留学生在皖创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介绍合肥市每年人才资金总规模为200万元,其中40%的都流向了合肥高新区,合肥市人事局相关人士认为,在目前合肥市专业人才仍然大量流失的背景下,政府通过必要的资金与必要的扶持为人才做好服务,是缓解合肥“人才流失压力”的必要手段。(胡旭)
来源:
新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