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政

“三驾马车”今年减速 多管齐下拉动消费

“三驾马车”今年减速 多管齐下拉动消费

示意图

“三驾马车”今年减速 多管齐下拉动消费

示意图

  “三驾马车”今年减速 多管齐下拉动消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本轮投资过热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深层次问题是体制性因素

  ○2007年世界经济放缓的迹象非常明显,外需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

  ○受需求放慢和产能增加的影响,国际油价和重要原材料价格将明显走低

  ○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将不利于2007年抑制投资和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

  ■投资篇

  投资有望回落 反弹压力较大

  展望2007年,尽管固定资产投资仍有可能出现反弹,但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可能会比2006年有所放慢,加之国内刺激出口的政策有所调整,这将会影响外需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依然从紧,而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将会对企业投资能力和投资者信心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从外部环境看,2007年世界经济放缓的迹象非常明显,外需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

  2007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将会比2006年有所放慢,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增速已经出现明显放慢的迹象。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虽然有所加快,但受美国经济减速和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增速也将有所放缓。占我国出口份额超过40%的美国和欧盟其增长速度放慢,必将会对我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贸易结构不尽合理、商务成本不断上升等也将会抑制出口的增长。

  其次,从国内环境看,三大因素将会促进投资增幅明显回落。

  第一,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的提高将促使投资增长向理性回归。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防止投资反弹仍将是2007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投资规模依然较大,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严重的情况,2007年国家将继续落实并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市场准入“一个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根据2006年环保和能耗调控目标实现难度较大的问题,2007年宏观调控将会在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方面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将对投资增长形成进一步的制约。

  第二,信贷环境继续趋紧,将对投资增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果2007年投资和信贷一旦出现反弹,不排除央行再次提高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这将对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均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2007年央行还将加强贷款结构调控,中长期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增长过快,有可能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加大,房地产领域不良贷款增加的苗头已经有所显现,因此,加强中长期贷款和房地产贷款控制,不仅是总量调控的需要,同时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三,市场需求放缓,产能过剩压力增大将导致企业亏损增加,投资能力明显减弱。经过持续四年投资高增长,前几年新建扩建的产能开始陆续投产,2007年国内外市场需求均有可能明显放缓,产能过剩的矛盾将会更为突出,由此将导致企业投资能力明显减弱。一方面,2007年受世界经济增速放慢和国内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可能由2006年25%左右的高增长大幅回落至15%左右,产品出不去必然对国内市场形成挤压。内需方面,近年来由于消费增长始终慢于供给能力的增长,更多的产能实际上主要依赖于投资自我循环,而2007年投资需求一旦减少,产能过剩的矛盾必将凸显。

  综合以上分析,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进入适度增长区间,初步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比2006年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

  抑制投资“不放松”

  2007年宏观调控仍要继续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坚持“有保有压”,重点要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宏观政策要更加注重短期调控与长期制度建设相结合,加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调控力度,加快推进财税体制和资源要素市场价格改革,从源头上消除投资反复过热的体制性基础,促进经济增长尽快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

  货币政策:继续从紧、“疏堵”结合

  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将不利于2007年抑制投资和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为此,2007年货币政策在操作上要适度从紧,“疏堵”结合,把抑制流动性过剩作为调控的核心任务。从“堵”的方面来讲,要继续加强窗口指导,采取定向发行央行票据、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综合性手段,进一步紧缩流动性;严格控制信贷总量扩张,根据投资和信贷增长情况,必要时仍可继续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同时,要通过信贷结构调整“疏导”资金,按照有保有压原则,增加对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切实有效地执行重点行业的产业政策,加大对投入大、利润低、社会效益高的装备工业等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采取鼓励政策(税收优惠或贴息等)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业的投资。

  继续加强对房地产调控

  针对当前房地产投资和价格依然较高的情况,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将房地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严格贯彻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并进一步完善和细划这些措施,尤其要重点加强对房地产投资和价格增长依然较快地区的调控和督查,保证政策的执行力和有效性。短期要切实把改善住房供给结构作为房地产调控的重点,真正有效地提高中低档住宅的供给,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

  强化“硬约束”指标调控

  土地、环保、节能降耗是“十一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通过加强“硬约束”指标的调控,对抑制投资膨胀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下一步应继续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调控,并及时把目前相关方面的行政政策性措施制度化、法制化,使宏观调控规范化、效率化。

  在外需减弱和内部紧缩因素共同作用下,2007年投资增长有望继续回落,预计全社会投资增长22%左右。

  2006年1-10月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情况比较(亿元/%)

  地区 施工项目 新开工项目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 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比重

  (个数) (个数)

  全国 248869 168568 4.4 27.1

  东部地区 101511 67693 -2.1 26.9

  中部地区 70331 50542 18.2 32.0

  西部地区 75733 49606 2.6 25.6

  ■外贸篇

  外需“走软” 警惕国内产能过剩

  从明年国内外环境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上仍然面临着较为有利的条件,但挑战和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一些新的趋势和动向值得关注。

  世界经济将进行周期性调整

  预计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低于2006年的水平。MF预测,明年美国经济增速将由今年的3.5%降至2.9%,甚至有些国际机构预测明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放慢到仅为1.9%,并发出美国及世界将步入衰退的警告。欧洲经济受三大因素(财政政策大幅紧缩、货币紧缩的滞后效应、欧元高估)的拖累将会再次放慢,预计仅增长1.5%。日本经济受高油价的滞后影响及日元升值的影响,2007年增幅也会有所放慢。

  全球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减速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首先,占我国出口份额超过40%的美国和欧盟,其增长速度的放慢将明显恶化我国的出口环境,我国出口增长将面临入世以来最严峻的形势。其次,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业压力的加大和贸易逆差的居高不下,将增加与我国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会进一步强化。三是美元贬值可能持续及美元偏高的利率水平将会增加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重要原材料价格将明显走低

  随着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各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能源资源利用率继续提高,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将会有所回落。

  近几年需求和价格上升带动了产能和运力扩张,供给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从市场供求角度看,价格有望高位回落。目前,国际油价已回落到每桶60美元以下,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也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供应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导致未来能源资源价格走势仍不明朗。

  国际油价和重要原材料价格的调整将使我国经济在以下方面获益:一是将使我国原材料进口成本降低,有利于缓和国内能源、资源压力,并使相关行业增收;二是有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补充能源和原料储备;由于进口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出口将明显回落,将会缩小贸易顺差的规模,从而有利于缓解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削弱人民币升值预期。

  国内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从内部环境看,经过近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总供给水平大大提高,持续高速投资所形成的产能正在释放,市场本身具有内在的调整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进一步转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了夯实经济增长基础,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将越来越大。

  建议:调总量 优结构

  我们应在稳定汇率,在保持一定外贸增长速度的基础上,着力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调整外贸结构,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稳定汇率

  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核心不是升值或贬值,而是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汇率决定机制。重要的是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以配合推动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应加快外汇市场建设,积极推出各类外汇衍生产品,为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规避外汇风险服务。继续改进外汇管理,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规范和引导外汇资金流入,适当拓宽资本流出渠道。

  但是在目前存在巨额的贸易储备,热钱大量集聚伺机套利的形势下,最需要解决的不是升值问题而是首先要打破“人民币升值预期循环”。短期内人民币不能大幅升值,甚至不能留下想象空间,以防热钱不撤,进一步强化“双顺差”增长。其次应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资本账户不能轻易放松,而是应有计划、有控制、有节奏地渐次放开。

  进一步发挥出口退税的作用

  对于国内需求比较旺盛的一些资源性产品,如煤炭、天然气、纺织品等资源类、高耗能类、制造类行业采取了取消退税政策或下调税率的措施,有利于引导企业减少此类产品出口,协调国际国内资源价格的关系。上调了农产品、高科技行业产品的退税率,有利于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规模。明年应进一步降低出口退税的总量和种类,对资源类产品的出口,不仅不能退税,而且要开征相关税种。与此同时,应抓紧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避免资源配置扭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禁止各级政府搞不计代价和不计后果的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

  加大要素价格机制改革

  在开放的条件下,由于国内资源性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偏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产品加工基地,由此导致出口长期大于进口,国际收支失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要素价格过低,不仅是指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偏低(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经济欠发达国家此类产品定价偏低是正常的),而且由于政府对资源类产品和要素价格定价机制的干预,使部分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水平大大低于合意的价格水平(市场供需平衡时的竞争性价格),进而人为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应对国际贸易结构失衡,可以说是文不对题――既损失了应得的国民福利,又丧失了出口产品竞争力。当务之急是把被扭曲的要素和资源类产品价格机制通过深化改革理顺开来,切实使国内的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价格以及水、电、油等资源类产品定价机制纳入明晰产权前提下的市场竞争定价轨道,这样,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巨额顺差会自行缩小,国内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水平合理回归,其所有者损失也会得到合理补偿。

  完善利用外资的相关政策

  应规范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和制度,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充分发挥外资在提升我国生产技术水平中的作用。

  同时,应严格控制以投机和炒作为目的的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稳定资本市场。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经济发展需要,适时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能耗和处于产业高端的外商投资项目,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加强原材料、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延长增值链条。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外资项目进入。稳步推进服务贸易对外开放,鼓励跨国公司来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培训中心,在技术、信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实现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此外,应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倡导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依法经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技术转让水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初步预计,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18%左右,比2006年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20000亿美元,进口速度略高于出口速度,进出口商品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2006年1-11月我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亿美元)

  国家或地区 出口额 增长(%) 进口额 增长(%) 贸易差额

  全部 8750.42 27.5 7185.22 20.6 1565.2

  欧盟 1639.87 25.9 821.55 21.6 818.32

  美国 193.80 25.1 48.09 23.1 145.71

  日本 832.36 9.0 1043.54 15.2 -211.18

  东盟 641.34 28.7 810.33 20.2 -168.99

  香港 1395.06 27.6 98.62 -11.6 1296.44

  韩国 403.12 26.9 816.02 17.1 -412.9

  台湾省 189.14 26.5 792.24 18.1 -603.1

  俄罗斯 143.65 20.4 162.21 11.2 -18.56

  澳大利亚 122.08 20.7 173.59 18.1 -51.51

  印度 101.87 60.3 76.82 2.2 25.05

  ■消费篇

  消费“马车”速度略降 多项政策亟待落实

  受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以及一些长期深层次问题的影响,2007年消费增速也将会比2006年略有回落,预计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3%左右。

  宏观环境利好消费增长

  首先,宏观政策重点将是促进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协调发展。“十一五”规划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进一步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作为整个“十一五”规划期内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其次,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将为消费增长提供根本的保障。2006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其中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以及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等。这些措施对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和消费的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改革将有重大突破。正在进行中的教育、医疗体制改革,将会使目前过度市场化的教育、医疗体系逐步向公共性、公益性倾斜;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到要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将10亿人口纳入保障系统,这就是说,农村居民将会逐渐纳入社会保障。2007年国家将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建设部将会同全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各地落实住房建设规划尤其是廉租住房开工建设等情况进行检查。

  其四,扩大公共财政支出有利于增加消费需求。2007年及整个“十一五”,政府将用增加公共开支的方式来促进居民消费,公共财政重点将用于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方面。

  消费增长面临多重制约

  尽管2007年宏观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消费增长,但面临的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前几年制造业领域大量投资形成了庞大的供给能力,2007年开始进入投产高峰期。尤为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我国出口增速有可能明显下滑。外需一旦减弱,出口国际市场的商品将会挤回国内,进一步挤压国内市场(尤其是一些传统产品,如纺织、家用电器、鞋等产品这两年出口增长非常快)。另外,目前我国资金储备充裕,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供给能力显著增加。

  农民增收难度将加大。2007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2006年的增长势头面临较大的困难。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将对居民即期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产生不利影响。  

  “多管齐下”促消费

  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宏观调控仍将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为重点,投资增长速度将会进一步回落。考虑到世界经济降温,外需增长有可能明显减弱。为了应对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减速可能给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消费加快增长。

  继续加大支农力度

  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各项支农政策,包括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种粮农民实行四项直补;二要逐年大幅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国债或财政资金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品的投入力度,尤其是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通讯等。建议2007年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条件允许即可在全国推行。三要加大对农民非农收入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要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民非农收入较快增长。四要警惕农民负担反弹。五要加快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大幅度增加政府公共支出

  今后一段时间,要增加政府的公共支出,降低居民公共福利产品的消费价格,促进消费的合理均衡增长。重点扩大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提供更符合大众需要的公共产品,以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居民消费增长。同时要降低消费价格或严格控制此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从而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促进各类消费品的合理均衡增长。

  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各群体之间消费均衡、协调增长,将是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收入与消费关系存在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收入越低消费倾向越高,收入越高消费倾向则越低),今后控制或扭转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局面,进一步扩大消费,关键要尽快按照中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补低、扩中、调高”策略,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首先要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长效增长机制。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府对社保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防止低收入人群“因病返贫”。其三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规范垄断部门收入分配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

  积极促进就业

  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是根本。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大财政对服务业以及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可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手段,促进服务业发展;二是要加快投资结构调整,各级政府应对就业带动作用大的投资项目,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在用地等方面给予优先权或更加优惠的政策;三要鼓励各种非盈利、非政府组织发展,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四要开辟各种渠道,努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另外考虑到2006年高基数影响,初步预计2007年将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000亿元,名义增长13%左右,比2006年增幅有所回落,但仍属于较快增长区间。预计城市消费增长13.5%左右,农村消费增长11.7%。

(责任编辑:李洪涛)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