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一名留守女童无助地望着路过的行人。石祯专 摄
本报讯 (记者 岳冠文实习生张秀君)“虽然城市接纳了他们务工,但并没有承担他们的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昨日,冯湘保等15名代表在提交的《关爱农村儿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议案中大声疾呼,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监管,政府、学校、家长、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现状:留守儿童数量已达120万
据初步调查,我省农村1000多万劳务大军中,夫妇共同外出打工约占1/3。
“我省留守儿童数量已达120万左右,占农村同龄儿童的35%左右。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议案中表示,留守儿童难以应对亲情关系的断裂与隔膜,他们面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有很多烦恼和冲突,却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心灵孤独、性格内向、情感冷漠,缺乏爱心和交往的主动性。据调查,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原来成绩较好的,在父母外出务工后成绩明显下降,有的还持读书无用论观点,认为反正可以外出打工挣钱。
根源:进城成本太高
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期,自律能力较弱,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沉溺于网吧、电游厅或娱乐场所,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同时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自卫能力,监护人监护能力也不强,留守儿童人身安全总是也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议案中分析,“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别是户籍制度以附加在户口管理上的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权益和政策的不平等,既是形成儿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又提高了留守儿童父母进城的成本,成为农民工无力举家迁移的直接原因。”
对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和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议案中建议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一视同仁地对待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便于城乡学生自由流动、自由择校,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随父母进城就学。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满足留守儿童住宿就学的需求。设立农村少年儿童事务所(中心),由团委、关工委、教育行政部门、妇联、人口计生部门、公安部门、学校共同确认社会性的监护人。整合资源,推动建立农村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动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共同关注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