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2月1日电(记者王春雨)近年来,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注重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走出了一条以稻米生产、加工、稻壳循环利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载体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之路。
八五七农场南临小兴凯湖,北依穆棱河,地表水资源丰富,八五七农场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确立了以水稻为种植业的主导产业,明确了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为了调动职工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八五七农场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并对职工购置钢骨架大棚、插秧机械、收获机械给予补贴。几年来,农场投资70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多处灌区田间配套等工程,改良水田10万亩。此外,农场还投资建设了交通保障体系、气象保障体系和科研支持体系,为农业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八五七农场以新技术推广为重点,提质增效,以科技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八五七农场第十一管理区水稻种植户杨辉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210多亩地,选用农场推广的优良水稻品种,完全按照农场技术规程种地,亩产达600公斤。由于水稻米质优良,刚收获就被好几家收购企业预订。
八五七农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6年,农场粮食总产突破24万吨,水稻单产达到552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9200元,一些种粮大户家庭年纯收入达8万多元。
粮食增产了,种植户增收了,但这并没有让“八五七”人满足。农场充分发挥水稻原粮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了两个工业园区,引进建设了稻米加工企业21家,年加工水稻18万吨,使农场80%的水稻实现了加工增值。目前,八五七农场已有朝阳制米、东安经贸等数家成规模的粮食加工骨干企业。这些企业还在不断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提升产品档次,不断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推进粮食增产过程中,八五七农场还注重发展节约型农业,农场从节地、节药、节种、节肥等关键技术推广入手,减少农业消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增大农产品产量,提高了商品率。
水稻增产,加工企业提升其附加值,连加工废弃物稻壳也被八五七农场变成了宝。近年来,农场积极推广稻壳综合利用技术,实现水稻加工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大力发展节约型循环经济。八五七农场完成了朝阳制米有限公司稻壳发电厂建设及朝阳供热有限公司的并网改造,用稻壳发电,既保护环境,又降低了成本,提高农场的经济社会效益。
八五七农场第八管理区杨贵良说,种植户的粮食不愁卖,只要肯吃苦,一年能挣几万元,咱庄稼人捧了个“金饭碗”。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