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1月27日,当全世界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之际,作为大屠杀最主要受害者的以色列犹太人却在一片宁静中度过“安息日”,而耶路撒冷的亚德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在“安息日”闭馆后的第二天,一如既往地迎来数千名参观者。
以色列另有纪念日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今天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特别,我们这里每天都要接待这么多的参观者。”
亚德韦希姆大屠杀图书馆馆长罗伯特·洛塞特博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以色列非常高兴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来谈论大屠杀。但对以色列来说,尚未来得及接受这个新的纪念日。”
1月27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解放纪念日。德国纳粹在这里监禁过数百万人,并屠杀了其中的110多万人,受害者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奥斯威辛集中营因此也被称为“死亡工厂”。“把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解放的日期作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是欧洲人的想法,而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是在每年的4至5月间,这是以色列议会在上世纪50年代初通过的法定纪念日。它是依据华沙犹太区起义的日期而定。”洛塞特博士说。
1943年,在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波兰,华沙犹太人为反抗被运往特雷布林卡二号死亡营而举行起义,历史上称之为华沙犹太区起义。起义从1943年4月19日开始,5月16日被镇压下去。把哪一天定为纪念日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无论是奥斯威辛集中营惨不忍睹的杀戮,还是华沙犹太区悲壮的起义,都在这座造型别具一格的亚德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中长年得到充分的展示。
收集每一个受害者的名字
亚德韦希姆是纪念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的专门机构,依据以色列议会通过的一项法案于1953年为纪念在二战中被纳粹德国杀害的600万犹太人而建立。其建筑占地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在耶路撒冷的赫茨尔山上依山而建,整个建筑包括大屠杀历史纪念馆、姓名大厅、堪称世界最大的大屠杀图书馆和档案馆,以及各类主题纪念馆。在许多展馆中,都配备现代化的声光效果,全面展示多年来收集到的在大屠杀历史片段中留下的实物、照片、艺术品和纪录片。
在纪念馆“姓名大厅”和死难儿童纪念馆中,悲哀的男女声音交替呼唤着300多万名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的姓名。而浸泡在泉水中的一块石碑同时纪念着另外300多万名大屠杀受害者,尽管他们的姓名已无从查找,但纪念馆并未放弃继续寻找的努力。
在纪念馆的大厅中,多处摆放着英、法、西、俄、希五种语言的“证据表”,期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提供那些尚不知名的受害者的姓名和简历。亚德韦希姆自195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每一个在大屠杀中受害犹太人的姓名,很多幸存者和受害者的亲戚朋友参与了这项历史性的工作,以填写“证据表”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受害者的纪念。因此,至今已有300万受害者的姓名和简历,以及部分受害者的照片已存入一个中央数据库中。而每一份填写的“证据表”均被妥善保管在档案馆中。
洛塞特博士对记者说:“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受害者们一个身份,讲述他们的真实故事,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同时也是对大屠杀证据的不断完善。”
在谈及中国人的类似经历——南京大屠杀时,洛塞特博士从专家的角度提出办纪念馆的建议,最重要的是抓紧收集受害者和幸存者的姓名、简历、照片、实物和证词,以及责任承担者的罪证。
青少年的“必修课”
“那是一段令人恐怖的历史,尽管我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早在十岁时就在小学的课本中读到过,但展出的实物、电影、图片却仍然让我感到毛骨悚然。”刚走出展馆的以色列高中生埃拉对记者说。
据洛塞特博士介绍,在以色列,儿童在6至16岁之间都要通过读物、教科书等形式接受大屠杀的史实教育。而亚德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已成了学生们辅导教育的另一课堂。
对于以色列青少年来说,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是一门“必修课”,很多学生都会定期前来学习。洛塞特博士说:“学生们大多都是自发来参观的。”
在展厅中,记者也见到大批的以色列国防军官兵在聚精会神地参观。军队摄影师格尔对记者说,这是她第四次来这里陪同参观。“军队规定每一名士兵在服役期间必须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而表现优秀的军官可被安排多次参观,这相当于一种奖励。”她说。
除本国参观者以外,外国旅游团队、访问团体、到访以色列的各国政要、国际友人也是大屠杀纪念馆重点邀请对象。纪念馆配备了11种语言的讲解员,随时恭候来自各国的参观者。纪念馆还计划携“奥斯威辛相册展”和“集中营里的儿童生活展”到德国、奥地利和法国巡展。
纪念馆主席阿夫纳·沙勒夫说,该馆官方网站1月25日开通波斯文版本,旨在“使波斯文国家的人们了解大屠杀历史,与那些否认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作斗争。”
据介绍,亚德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每年参观的人次超过百万,但目前仍在不断地探讨如何改进展览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人们对大屠杀研究日益增长的兴趣。
洛塞特博士说:“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记住过去,塑造未来。”(记者黄晓南 马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