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供地的又一场革命—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评述

  “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务院2006年31号文件的这条新政,无疑使成长中的中国土地市场猛然一跃。

  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工业用地招拍挂的一律化,有击节叫好的声音,也有或质疑或否定的不和谐音。

不论看不看好,有一点大家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已成国家意志;而工业用地走市场,绝非轻松之旅。

  让我们站在历史的交汇与转折处,深深思考这一场供地制度创新的革命意义。

  低成本的工业用地,支撑了高速度的工业化,也使大量土地资产流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土地在其中作出了难以估价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之前,全国累计收取土地出让金达到5000亿元。这个数字,随着土地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而迅速攀升。有关统计显示,2001年~2003年,我国土地出让金合计9100多亿元,2004年全国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后,当年全国出让金价款就达5894亿元,即便在紧缩“地根”的2005年,土地出让金总额仍有5505亿元。

  对于长期苦于无钱搞建设的中国人来说,土地资产价值的发现如同遍地拾金。用土地换工厂换桥梁换道路,用土地吸引投资吸引技术吸引外商,用土地养人养企业养财政……无怪乎有人说,“土地进入市场,为中国近二十年的崛起所发挥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

  然而人们同样不能忽略的是,这片创造了惊人财富神话的土地,也付出了在工业化进程中惊人的低成本代价。

  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的大量建设用地,主要由廉价的农地“变身”而来。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2640万亩,其中81%的新增建设用地来自于对耕地的占用。“十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3285万亩,建设共占用耕地1641万亩。事实上,正是农村“廉价”的土地和主要来自于农村的廉价劳动力,使工业化的成本节约下来——中国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的这种低成本优势,吸引了全球的产业转移和采购,使中国逐步成为世界的“大工厂”。

  对廉价到手的土地,习惯于“放长线钓大鱼”,以低廉的土地出让价格甚至零地价或白送土地开发费用以吸引外资,赚取税利,一度成为地方政府普遍的“以地生财”之道。他们惯常的运作手法就是,根据投资者投资规模、年产值、带动效应的不同,量身定做土地优惠政策。投资规模、年产值、带动效应越大的投资者,可获得越多的土地优惠。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低地价之战此起彼伏。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领军地位的上海,曾在“长三角”引资之风最为强劲的2000年前后,为了与左邻右舍竞抢投资,推出了著名的“173计划”,将邻近苏南、浙北的嘉定、青浦、松江三区共173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定为“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园区”,在园区内设置各项优惠政策。做法之一就是,工业地价一降再降,每亩出让价一度压至5万~6万元,远低于土地开发成本。

  根据中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调查结果分析,2005年,我国工业用地价格平均每平方米492元(每亩32.8万元),而同期商业用地平均地价为每平方米2062元(每亩137.5万元),后者为前者4倍多。事实上,我国工业地价长期以来被行政手段严重扭曲、压低,专业人士的结论是,即使目前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上涨40~60%,也只是恢复到基准地价的水平。

  必须承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为实现工业化目标,政府人为压低了生产要素供给的价格,这种全社会资源补贴工业的模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确实为支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今天,当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长足发展,历史需要以城济乡、以工补农之时,工业的低地价道路就再也走不下去了。

  工业“低地价”,牺牲的不仅是土地资产,更是工业化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质量科学发展观大倡的今日中国,工业地价的随意化、低值化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格格不入。

  工业地价低值化,很容易造成工业低质化。2005年前三季度,在全国GDP增幅同比回落0.1%的同时,长三角回落却达2.6%。领跑中国经济近10年的长三角“巨人”,首次大幅放缓了前进的步伐。

  在分析原因时,人们发现,土地资源的滥用,使长三角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一,据调查,在整个长三角,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约为2亿元/平方公里,只相当于国际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1/80。与此同时,无地可用成为今天这一地区无言的惆怅。其二,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统计显示,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选择汽车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有11个城市,选择石化产业的有9个城市,选择电子信息业的有12个城市。在食品饮料、纺织、印刷、塑料、办公机械设备等产业方面,三地的同构率竟高达80%以上!“严重的产业同构使长三角经济集中区域开始互相‘血拼’,产业集中的优势反而转化为产能过剩的劣势。”研究人员分析,长三角地区经历长期发展之后,伴随着资源消耗的惯性增长、成本的刚性上升和同质化竞争中的效益递减,“瓶颈”开始凸现,经济发展速度回落成为必然。

  当然,工业用地低地价出让的危害,不止长三角一域。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低地价”成为地方政府更惯用的招商策略。

  工业用地的低成本过度扩张,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根据2005年完成的工业普查的结果,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1985年是20.2%,1998年是35.8%,到2004年,这个数字突破性地达到51.5%。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前5个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增幅在2004年实施宏观调控后首次迈过30%的关口。

  根据国土资源部对2004年以来的工业用地总量分析,工矿用地在整个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长期持续稳定在43%,高于房地产开发用地及其他各种类型用地,在一些地区达到了50%甚至更高。

  拿地便宜,显然是大量工业项目得以轻松上马的重要原因。然而,我们是不是需要耗用这么多地办工业呢?许多地方遍地工厂了,还在热衷于建立工厂;许多项目重复得不能再重复了,还在照建不误。工业低地价,是对工业粗放经营和土地粗放利用的最大鼓励,是旧式工业化道路的表征和成因之一。

  工业用地“协议”出让,破坏了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也影响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协议出让不仅让某些官员寻租有机可乘,为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创造了条件,为违规圈占囤积和倒卖土地等行为提供了土壤,而且妨碍了经济的一体化成长和梯次转移。在以邻为壑的低地价恶性竞争下,不同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无疑是一句空谈。

  与“低价出让土地招商”如影相随的,是对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闲置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国土资源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各地工业用地利用强度普遍偏低,即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不少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也只有0.3~0.6,投资强度每亩几十万元的有不少。在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中发现,各地花园式工厂、大广场、宽马路等浪费土地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开发区里甚至建起了停机坪。根据国家审计署所作的2006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在被调查的87个开发区中,有60个违规低价出让土地7873万平方米,流失土地出让金55.65亿元,有65个制定了明确的财政返还政策,79个开发区共向企业返还资金120.15亿元。在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同时,不少“工业家”坐收工业用地升值之利,也有不少贪官靠批地肥了腰包。

  严重的社会后果,还有对农村财力的抽取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低地价出让,政府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土地收益,还要通过融资倒贴大量资金搞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收入“赤字”造成的成本损失,促使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收土地来补偿,将经济代价转嫁到农民头上。经济基础越是薄弱的地方,这种情况越是严重。对工业用地地价的人为压低,无疑使中国的“三农”问题雪上加霜。

  扫清障碍,迎接工业用地市场化的新时代

  低成本的工业化之路,延缓了工业化质量的提高和土地市场的成长历程。

  从土地市场发展来看,正是由于制度缺陷,使这个市场自土地有偿使用以来,一直深受随意批用方式的侵害,“隐形土地市场”的滋生、蔓延,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非法圈占、囤积土地等等怪象此起彼伏。在每一次经济热潮来临之际,这些“病灶”一齐发作,土地市场的混乱无序便会登峰造极。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开发区热”,本世纪初同样以圈地为特征的“开发区热”,无不印证了这一点。

  回首20年历程,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长期徘徊不前。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当时全国城镇国有土地中,划拨土地宗数占80%,面积占98%;出让宗数仅占15%,面积不到1%;实行有偿使用的土地中,运用招标拍卖等市场公开竞争方式的,仅占5%左右。即便是开创了历史第一拍的深圳市,在1999年以前,90%的土地实行的都是非市场价格的协议出让。而就在同期,据有关方面调查,20世纪80年代之后到2001年之前,土地出让、转让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每年在100亿元以上。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供地革命姗姗来迟。土地招拍挂十年徘徊,从深圳第一槌起,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招标、拍卖才在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成为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要方式;直到2002年国土资源部的11号令,经营性用地的协议出让方式才被正式“叫停”;而直到2004年的“8·31大限”,四类经营性用地领域中延续了21年的土地协议出让制度才退出历史舞台。

  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推行,只是供地革命的开始。在更庞大的土地一级市场上,大量土地仍在堂而皇之地采用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在整个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比例最大、超过四成的工矿用地,长期以协议方式供地为主。工业用地的市场化任务,显然更为艰巨。

  不过,比起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从提出到法定,只用了一年时间。正是经营性用地市场出让制度的平台和既有经验,使得工业用地的市场化可以从容登场。而这两种用地的招拍挂,使国有土地出让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随意拿捏地价的时代,行将终结。

  当然,作为一项根本制度,工业用地招拍挂要在全国广泛推开,还是要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路障。

  最大的障碍,来自于那些在旧体制下尝足了甜头的地方政府领导。在他们看来,工业用地招拍挂与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格格不入。由市场来定价,剥夺了地方政府对工业用地的定价权,收掉了政府手中招商引资的“法宝”,关上了一些官员创造“政绩”和寻租的门路。市场化供地方式的介入,显然与当前招商引资的固有模式难以相容。中西部地区对此尤其反应强烈,“我们这里上项目请人都请不来,如果还设置门槛,谁还愿意来投资呢”?

  有人对工业用地招拍挂的抵触情绪,还源于一种潜在的担心。“如果我这里搞了,左邻右舍不搞,好的项目岂不都跑到别人那里了?”此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很大程度上体现“价高者得地”的原则,但按照“价高者得”取得土地的企业,未必在创利税、扩大就业、推进地方产业集聚、产业升级、产品升级的宏观社会经济效益方面也是最佳,这也使一些政府疑虑重重。

  从操作层面来说,不少人感到有困难。推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要求“供地在前,立项在后”,而现行工业项目审批程序则是“立项在前,供地在后”,程序变了,整个供地程序和机制都要变,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的机制和配套措施。

  障碍如何扫清?答案在实践中,在发展观和用地观的转变中。事实上,工业用地走市场早已从理论走向实践。在经济较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工业用地招拍挂的槌声已经不绝于耳。据了解,浙江省有近30个市、县(区)开展了工业用地的招拍挂试点。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面积已达103.5公顷,出让金总额35092万元。

  相对于东部,中西部地区工业用地招拍挂的步伐滞后,但也不是悄无声息。2004年~2006年上半年,河南省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面积占总量的3.09%,贵州占3.34%,甘肃1707宗招拍挂出让的土地中,工业用地占217宗。此外,吉林、山西等地也在摸索。

  2006年11月21日,国土资源部在南京召集了全国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是工业用地实行市场化配置的重大制度变革,对于严把土地“闸门”、防止工业用低成本过度扩张,对于建立工业用地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对于防治土地出让领域的腐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工业用地招拍挂迟早要搞。这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而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会上,国土资源部负责人明确表示,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一定要“全国一盘棋,一个口子也不能开”。

  尽管面对重重阻力,但工业用地招拍挂的大方向不可逆转。让我们举起双臂,迎接工业用地市场化的新时代!(转自《中国土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方式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