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起争执 儿逼老父吞药自杀
教育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孩子传统美德教育缺失所致
时间:31日晚10时
地点:兰州市城关区
本报记者 郭胜军 罗玉礼 为您报道 一位年过6旬的老父亲同16岁的儿子发生争吵后失去理智,他吞下了40余片安眠药,被送往医院抢救。
镜头一:
子毒劝父死
儿子骂父亲跟不上时代潮流,完全没有活在世上的必要
昨日上午,本报接到家住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属院的陈先生的电话称,他今年已经61岁,1月31日晚10时许,他与年仅16岁的独子,因为儿子学习的问题发生争吵,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争吵中儿子竟然对他破口大骂,儿子骂他太过古板无法跟上时代潮流,已经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儿子言语中竟说父亲早该去死,完全没有活在世界上的必要。陈先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他无法相信这些话是自己的“宝贝疙瘩”说出来的。61岁的他身体本来就不好,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本是件欣慰的事,然而如今自己却被儿子视为“多余”。想着想着,陈先生不觉老泪纵横。想到最后,陈先生心里竟然闪现出奇怪的念头——“儿子让自己死,自己是否真的多余了……”,陈先生双眼含泪取出40余片安眠药,吞了下去,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往医。医院接诊后,为陈先生及时洗了胃,做了营养能量恢复治疗。昨日上午,陈先生给本报打电话时他正在留院观察,他希望本报能救救他的孩子,救救他的家庭,毕竟这个家是他辛苦半生苦苦支撑起来的,毕竟儿子是自己最爱的人。
镜头二:
家丑怕外扬
父亲与记者约定了见面时间后,又无奈拒绝采访
昨日上午11时许,陈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医院的救治下他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正在兰大一院留院观察,稍后将会办理出院手续回到家中休养,希望记者能前往采访,并与记者约定了见面时间。下午3时,依照约定的时间,记者来到榆中街拨通陈先生的电话询问他家的详细地址,谁知陈先生刚刚说出门牌号,电话便被一女子接去。这名女子自称是陈先生家关系非常亲密的亲戚,并且告诉记者这是她们自己的家务事,现在事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所以不愿意再接受采访。她说,陈先生打电话只是一时的冲动,现在他非常后悔,毕竟这是家里的事,弄得街坊四邻都知道了影响会很不好。最后,在记者的强烈要求下,这位女士才将电话转回了陈先生手中,而此时的陈先生也颇感无奈。他告诉记者,刚才接电话的是她的养女,他已经和孩子的叔叔狠狠批评了孩子,让孩子认识到了错误,儿子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己想看看孩子的改变,“这个家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希望记者能原谅”。
记者踏访
门口等候2小时听到一句话
陈先生的话深深触动了记者的神经,如果真如陈先生所愿,他的儿子通过此次父亲的行动受到启发,那真的是大家都期望的。下午4时许,记者根据陈先生提供的门牌号,在该家属楼的一单元找到了陈先生的家。但任凭记者怎么敲门,屋子里就是没人开门。记者再次拨通了陈先生的手机,也无人接听。就这样,记者在陈先生的家门口足足等候了2个多小时。晚上6时许,门口等候的记者听到,从家里传来厨房炒菜的声音,在确定家里有人时记者再次敲门。这时,屋里终于传来一位女士的声音:“我们的矛盾已经解决了,再别打扰我们了”。记者试图同该女士搭话时,她却对门外的记者置之不理。随后,传出的声音依旧是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究竟是养女怕家丑外扬呢,还是陈先生宠爱儿子、护犊心切?这是爱,还是纵容?2小时的守候中,现场的记者心情也极为矛盾,对于孩子和父亲的这种矛盾,究竟应该顺着老人一家的意思息事宁人,还是应该帮助寻找心理、教育专家,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这个家找到“和谐”,记者几乎无法决断。最后记者只得离开了陈先生的家门口。
各方求证
6旬翁深夜吞服40片安定
昨日,记者从兰大医院急诊科了解到,陈先生是晚上10时许被家属送到医院的,当时病人表现有些烦躁,并且伴有昏迷症状。据值班人员透露,陪护病人的家属有2人,根据他们讲述,病人在10余分钟前吞服了40余片安定片。记者从相关记录上看到这样的字样,病人姓陈,今年61岁,吞服40余片安定。接着,医护人员将病人送到抢救室开始洗胃抢救。据悉,由于病人抢救及时,他很快清醒过来,于是就将病人送入急诊科病房观察治疗,并于昨日上午离开医院。在该院急诊科里,同陈先生当时住一个病房的患者王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们办出院手续前,家人同病人发生激烈争吵,从他们争吵的激烈程度上可以看出,家人对老人吞服安眠药存在意见,而且矛盾比较深。
教育专家
过于溺爱孩子
最终自吞苦果
有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结局,是陈先生在孩子的家庭教育环节中出了问题,他吞服的是因溺爱孩子而自酿的苦果。甘肃联合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王成德先生就这样认为。他说独生子女的自私和狭隘,在80年代之后的独生子女表现得比较突出,像这起事件中的这对父子,在年龄上存在的较大差距更是导致了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家长们认为只要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让孩子知道和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便是教育了,可他们没想到长此以往,不但没有对孩子起到任何的教育作用,反而使孩子认为这些都是家长应尽的义务,这种教育方法只能纵容孩子贪图享受,而不知道理解家长。
父子加强沟通
矛盾迎刃而解
采访中,教育学专家还认为,除了家长溺爱孩子外,在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上还出现缺失。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李清凌先生说,此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还在于孩子的父亲受传统教育影响过深,老人一时接受不了孩子的思想,在双方观点发生强烈冲撞时,不理解家长初衷的孩子不知道让步,导致矛盾发生激化出现悲剧。因此,李清凌教授认为,要解决这一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就是要通过加强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使受传统教育较深的家长,摆正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用现代教育思想引导孩子,而孩子要在接受新观念和思想的同时尊老爱幼理解家长,这样以来,类似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赵健)
|